秋意渐浓,在新州镇炭坑村的村委会院坝里,一场围绕饮水工程管护的“院坝协商”正热烈展开。村民们踊跃发言,就日常用水中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气氛融洽而务实。
“祖祖辈辈都没交过水费,喝的是天落水,为啥现在要交?”村民王大伯道出了心中疑问。管水员沈廷元耐心解释:“大伯,过去咱们挑井水喝,如今在党的惠民政策支持下建起了高位水池,自来水直接入户,方便多了。收水费是为了保障工程长期运行——如果大家都不交,管网坏了哪来的钱维修?”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有了收费机制,更能督促节约用水!”经过一番深入交流,王大伯欣然接受:“大家说得在理,这钱该交,吃水有保障,我带头交!”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收费事宜顺利达成共识。
炭坑村支书吴寿荣表示:“有事好商量,正是院坝会召开的初衷。村委会将认真汇总意见,形成制度文本,确保大家长期喝上‘放心水’。”类似场景在新州镇各村(社区)不断上演。通过“围炉夜话”“院坝座谈”等形式,村民积极参与协商,逐步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供水管护机制。
新州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员雷国强表示:“今年以来,我们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要抓手,坚持以沟通协商凝聚共识,积极营造‘人人参与、节水护水’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苏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