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舟溪镇,蜿蜒的村组道路干净整洁,公路旁桂花绽放,微风拂过,淡淡花香扑面而来。情郎村的杨大姐站在家门口,笑意盈盈地说:“以前路上尘土飞扬,鸡鸭牛羊粪便随处可见。如今村子变美了,成了在外打拼的孩子们心里最惦记的田园。”
这一转变,源于舟溪镇持续推进的“两清两改两治理”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全镇以点带面、多方联动,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更让“乡愁”有了实实在在的依托。
党员带头,示范引领聚合力
在情郎村,村“两委”和党员干部率先行动起来,带领村民清垃圾、拆危房、治污水,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人口外流的“老人村”,如今正转身变为吸引游人的“乡愁村”“旅游村”。
“我们首先把公路沿线和村委会周边作为示范点重点打造,”情郎村副主任杨昊龙介绍,“通过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拆除危旧房屋和残垣断壁,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村民环保意识,更为我们发展民宿产业打下了基础。”去年,情郎村成功引进贵州云村农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本地民俗文化与自然资源,打造特色精品民宿,让乡村发展有了新引擎。
群众参与,共建共享新家园
在嘎醉河水库董公安置点,又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村民们自发清理建筑垃圾,共同商讨村寨绿化方案。“咱们安置点新房新路,自家干净还不够,公共区域也要整洁,垃圾一定要入桶!”小组长的号召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经过集中整治,安置点环境整洁了,村民的心也更齐了。
集镇街区同样不例外。镇公共事务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动员商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把门口收拾利索,街面好看了,顾客体验也好,咱们生意才能更红火。”如今走在街上,以往随处可见的废弃包装盒子、乱堆乱占的摊位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路面和自觉维护环境的居民。
由点及面,乡村焕发新生机
“先从自家门前屋后干起,再带动群众一起动手。”枫香村主任潘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走进小郎洞自然寨,昔日污泥满地的景象已无踪迹。房屋整齐,道路洁净,畜禽实现圈养,不少农户还在房前屋后种上了绿植和果树。青山掩映下,整个村寨宛如一幅恬静的山水画卷。
据统计,今年以来,舟溪镇累计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相关整治活动11次,参与活动的干部、群众超过800余人次,清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近200吨,清扫道路3条3.8千米;完成云谷小镇、甘囊香芦笙堂及曼洞村祭尤广场、蔓萝广场和阿尤广场等7处大型区域的垃圾清理、杂草清除及绿植修剪作业;拆除危旧房、残垣断壁等20余处,完成农村“厕改”201个;正推进和实施污水处理项目1处,惠及群众2000余人。
随着“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深入推进,舟溪镇逐步实现了从局部示范到全域覆盖、从单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转变。村民在参与中见证了家乡的美丽蜕变,那份植根于心底的“乡愁”,也因此变得更加真切、更加浓郁。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舟溪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