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领航 绿色发展 美丽蝶变—— 我州抓实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时间:2022-05-23 09:11:30    

  初夏时节,微风拂面,花香扑鼻。走在施秉县白垛村乡间道路上,两旁的青瓦白墙小楼错落有致,村民三三两两忙于烟苗施肥、除草、覆土等精心管护,小朋友们在干净亮丽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追逐嬉戏,不时传来阵阵笑声……一幅宁静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这片红色沃土上铺开。

  2021年,黔东南州有施秉县白垛村、黎平县佳所村、台江县偏寨村列为全国第一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依托丰厚的红色资源禀赋,我州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大力发掘绿色产业,推动3个试点村实现美丽蝶变,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富民产业更加兴旺、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各项工作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成为全州乡村振兴扛旗引路的标杆和样板。

  “红”字增色 战斗堡垒更加坚实稳固

  “这几天气温高、风大,大家去挂清就带把镰刀把坟上草割一下,插几束挂白放两支花表达我们对老人的怀念就行了,绝对不能带香纸烛进山,如果发现有烧香纸,我们这个网格就会被扣积分,到时候影响大家积分兑换和文明户评选……”今年清明节,家住黎平县城的詹家翠带着妻儿驾车回到佳所村老家,刚踏入自家小院,就碰到村里年轻党员杨良川召集他父亲在内的10户责任包保户召开“串联网板凳会”宣传文明祭扫。

  “串联网板凳会”是佳所村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后,村党支部打造“两联三亮”党建品牌的一项内容,通过发挥支部委员与党员、党员与农户之间的“纽带作用”,推行1名支部委员联系10名党员、1名党员联系10至15户农户的“串联网”式结对,通过捆绑联系、结对帮带、责任包保等形式,确保将党的组织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一户农户,引导农户共同参与村务共管、治安共抓、发展共谋、大事共议、难事共解,实现集思广益推动发展的目的。

  台江县偏寨村曾是中央红军军委纵队驻地旧址,也是红军早期实施民族政策的地方,该村通过红色美丽村庄赋能基层组织建设,推行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个星级的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实行“巩固五星、扩大四星、推动三星、鞭策二星、整顿一星”的动态管理机制,以“积分管理”把党员管成“一面旗帜”,把支部建成乡村振兴一线战斗堡垒。不仅如此,偏寨村还在挖掘红色文化中考证发现了一座红军坟,收集整理了《四十一岁的毛泽东在偏寨》《毛主席与苗族同胞的鱼水情谊》等红色故事38篇、红色史料34份、遗物93件,形成《戴镜元回忆长征》《投诚人员廉臣回忆录》2篇红色文艺作品。

  “红军到偏寨,实践了多项党的民族政策,我们以此为基础,用党的红色历史教育党员群众,增强他们的荣誉感,以此提升党群向心力凝聚力。”偏寨村第一书记林小凡说。

  为深入挖掘收集红色资源,在省级统筹选派“五人小分队”的基础上,我州在每个试点村增派1名党史宣教员,帮助深挖红色资源,收集整理红色史料、文物等资料丰富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目前,3个试点村共挖掘红色故事63个,编写书籍4本,制作宣传片2个,收集马灯、蓑衣等红军相关遗物154件,红色文化成为试点村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

  试点建设中,黔东南州坚持把建强试点村战斗堡垒作为抓好试点工作的“先手棋”,以村“两委”集中换届为契机,进一步选优配强村“两委”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通过推行联合党委、党支部“星级化”和党员积分管理等党建创新品牌,同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凝聚党员群众的奋进动力,基层战斗堡垒不断夯实稳固。

  “绿”字增彩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有力

  暮春四月,正是果树抹芽修剪、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机。连日来,施秉县白垛村的果农们抢抓农时,在果园剪枝、施肥、防治病虫害。在白垛村何家坳坝区,产业指导员李建华正在致富能人龙春羽家300亩黄金脆梨园里为村里50余名种植大户指导剪枝、施肥、防治病虫害技术。

  “科学管护能有效提高黄金脆梨的品质,去年6月村里搞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上级选派了产业指导员坐镇村里手把手地教我们,相信今年肯定会有更好的收成。”龙春羽高兴地说。

  为发挥试点示范作用,在烤烟、中药材种植的基础上,白垛村“两委”发扬黑冲战斗精神,大力实施能人带富行动,通过引导致富能人龙春羽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成立施秉县大地春蕾经济绿色果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该村在芹菜塘、何家坳、小王家庄3个精品水果基地发展黄金脆梨1800余亩,并利用合作社优势开展水果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2021年仅黄金脆梨年产值就达1000万元以上。2021年白垛村集体经济收入72万元,村人均纯收入达1.61万元。

  偏寨村以试点工作为契机,持续持续壮大“非遗经济”和6万余羽林下养鸡的基础上,开发“红色经济”,开展红色文旅业务,将红色文化与苗族非遗文化有机融合,承接红色教育、红色研学等系列服务,进一步延伸红色产业发展链条。仅试点建设以来,累计接待学员和游客9920人次,实现增收19.9万元。

  试点建设以来,黔东南州把握发展机遇,通过单独组建、村社合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大力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产业链上,深入推行党支部带实体、强村带弱村、能人带群众等方式,用活用好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等政策,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实现“双增收”。据统计,黔东南州3个试点村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37.83万元,较上年增长了2.3倍,村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均实现增长,最高增长率为24.62%。

  “美”字增效 村庄环境更加生态宜居

  “我长年在广东打工,今年疫情严重了才返乡务农,没想到村里变化这么大,新建的房屋都是白墙青瓦、错落有致,村组路干净整洁,现在村里还定期处理垃圾、清理水沟,不再像以前各家各户门前屋后污水乱流,寨里水沟黑臭,天气一热味道刺鼻,蚊蝇丛生。”谈起佳所村的变化,村民杨书通竖起了大拇指。

  为发挥试点村的标杆作用,黎平县佳所村将生态宜居作为试点建设的落脚点,发挥“十户一体”“寨管委”作用,积极开展文明家庭评选、卫生户评比、村庄清洁行动等一系列活动,推动村庄更加干净整洁。

  在偏寨村,台江县把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与乡风文明建设、基层治理结合起来,在深入推进“十户一体”的基础上,以自然寨为单位创新推行管宣传、管卫生、管综治、管公益、管乡风的“寨管委”治理模式,推动基层治理触角向自然寨延伸,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实现了党的声音直达、服务群众直接、社情民意直通、民事民议直办。

  试点建设中,黔东南州坚持把红色试点村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样板村,充分用好乡村规划师、乡村营造师作用,结合人居环境整治要求,高标准规划试点村庄,推动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在总结以往施行“组管委”、“十户一体”等村民自治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在全州持续深化“寨管委”工作,尤其是把3个试点村作为深入推行“寨管委”乡村治理模式示范,进一步提升试点村的社会治理能力,切实推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取得实效。如今,在黔东南州,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已成为该州乡村振兴扛旗引路的示范样板。(杨小平 刘国军)

  1. 上一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深入推进新国发2号文件在我州落地有声落实有效
  2. 下一篇:州委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