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平寨乡:残垣焕新“强底子”,废地生金“靓面子”
时间:2025-10-31 09:00:53    来源:黔东南文明网    

  今年来,平寨乡以整治农村残垣断壁和闲置地为突破口,坚持“拆治结合、盘活增效”原则,着力将“残垣废墟”变为乡村振兴“沃土”,实现村容村貌提升与集体经济壮大“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新动能。

  一是精准排查,破解整治“强基础”。成立残垣断壁整治专项工作组,构建“党委统筹+村组落实+群众参与”三级联动机制。通过“网格员摸排+村民自荐”方式,对全乡9个行政村的废弃房屋、坍塌院墙、闲置宅基地等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位置、面积、产权人、处置意见”四清台账,形成“权属有保障、拆除有标准、利用有规划”的全链条整治模式。截至目前,共摸排残垣断壁67处、闲置土地1036㎡。

  二是加大宣传,多元带动“解难题”。推行“农户自行清理+以工代赈”新模式,针对无主废弃、存在安全隐患的残垣断壁,由乡财政统筹资金,吸纳本地脱贫户、监测户参与,组织机械设备进行集中拆除清理;对产权清晰但长期闲置的房屋,通过召开村民大会、上门沟通等方式,引导农户自愿拆除或改造,确保清理工作“零冲突”“顺民意”。截至目前,已完成17处残垣断壁整治,清理建筑垃圾8余吨。

  三是因地制宜,赋能增效“促振兴”。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闲置土地“变废为宝”,激活土地“造血功能”,把“闲置地”变“增收地”。通过精准投放320公斤油菜籽,组织群众盘活乡村道路沿线、房前屋后零散闲置土块,打造连片“油菜花海”,既让乡村颜值“焕新”,又让群众菜篮子“充盈”。同时,将产权不清晰的废弃危房区域改造成“村级产业园”,由村集体统一流转给种植大户或合作社,发展林下天麻、茶叶和黄牛等特色种植,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元,群众就近就业10人。

  三是长效管护,健全机制“固成果”。为避免残垣断壁“拆而复建”、闲置土地“盘活后再荒”,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将盘活土地管理实施细则纳入《村规民约》,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及时劝导纠正乱堆乱搭行为,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同时,设立“管护意见箱”,定期收集村民对管护工作的建议,增强群众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吴云开)

  1. 上一篇:锦屏县铜鼓镇:“三维发力”守护古遗迹 让历史文脉“活”起来
  2. 下一篇:行政+司法组团“护绿”——四部门联合发布“红军林”古树名木保护令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