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许乃红:做大贵州品牌“天麻王子”
时间:2025-04-29 09:16:47    来源:黔东南文明网    

  4月28日,笔者从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获悉,镇远县黔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乃红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许乃红在赢得信赖和尊敬的同时,也让镇远人民洋溢着更多开心的笑脸,让人们的心灵透进更多敞亮的阳光。


许乃红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荣誉证书。镇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暮春的阳光,清新怡人。近日,笔者到镇远县羊场镇采访许乃红时看到,羊场镇羊场村赵婷丽女士在镇远县黔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院子里用心打扫卫生,脸上时而流露出幸福的笑容。像赵婷丽一样在公司里稳岗就业的还有34人,月均工资2800元左右。“钟心菊1620元、罗水祥765元……”镇远县黔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财务人员万金提高嗓门耐心地给栽天麻的群众发工资。公司的院子里人来人往,场景显得忙碌和温暖。

  “天麻产业蓬勃生长、生态优势持续释放的新图景,既勾勒出群众生活不断富有的幸福画卷,又诠释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多彩和繁荣。”这正是镇远县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许乃红带领乡亲们用社会责任与勇于担当找到自己的振兴“方程式”,每位农民都成为乡村振兴故事的书写者,乡村振兴答卷中飘扬出悦耳的幸福和声。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积极乐观、总是爱爽朗大笑的许乃红,其实是个苦孩子出身。自小,家里经济条件就不好,原本考取了大学,且是自己喜欢的平面设计专业,因为一时凑不够学费,加上弟弟也要上高中,作为长子的他,只能舍弃就读机会,随母亲到江苏打工。从每天十多个小时的纺织厂流水线作业做起,到主动申请轮岗、甘愿加班,就为了可以“偷师学艺”,就为了能够在短时期内尽快掌握办厂的全部流程与技能。很快便用全家人多年省吃俭用的所有积蓄进行自主创业,但不久却因为大环境不利而遭遇了亏损……第一次创业,跌跌撞撞5年,许乃红亲历着各种坎坷艰辛。

  时间很快来到了2013年,稳妥起见,先期独自回老家试水种天麻已有两年半的许乃红,此时决定卖掉苏州那边已看不到多少希望的纺织厂,带着父母、兄弟及一家人积攒了好几年准备翻修新房的资金,回到家乡羊场镇,正式开启第二轮创业——种天麻、卖天麻。创业之路永远充满着各种戏剧性的试错与磕绊,但每一次的转机都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2015年,许乃红牵头成立了镇远县黔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吸纳培养40余名天麻种植年轻技术人才,并建立技术研究基地。该公司是一家集天麻、茯苓、灵芝等中药材,香菇、平菇、茶树菇等食用菌种植、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州、县级扶贫龙头企业。目前,公司有天麻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他引领林下天麻产业发展,积极投身建设打造全省优质天麻品牌的壮阔实践。企业走出了一条“电子商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村产业革命新路子,在当地建起天麻产销链,销售多达50多个农特品种。在许乃红的带领下,镇远县黔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在羊场、大地等乡镇种植天麻2.43万亩,采取林下仿野生高品质天麻种植方式,采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利益链接方式辐射带动镇远12个乡镇贫困户362户1041人发展天麻种植产业,种植户年均收入达2.8万元。每年有季节性务工达到2万余人次,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产业饭”。这些年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创业之星、黔东南州劳动模范、镇远县最美企业家等殊荣串珠成链,闪耀着“天麻王子故事”最亮的幸福底色。

许乃红正在查看白芨育苗长势。江春健 摄

  能坚持到最后,拼的都是情怀

  在每年天麻采收、销售旺季的时期,许乃红的办公室里总是聚集有来自湖北、安徽、陕西、广东、江西或大东北地区的客商们,他们房子就租在附近,大伙儿天天过来坐着守,喝茶、聊天、等货,这位老板提一声“明天可以给我装一车吧”,那位老板来一句“能不能先装我的那车”……许乃红描述着年年冬天办公室里上演着的天麻市场供不应求的生动场景,“但我不能全部满足你,你要三车,我可以给你装一车,我的天麻,不能被一个人全部都买走了,就是要让你买个想!”许乃红难掩自豪的神情转向我们,“你该知道,我们贵州的天麻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了吧?”

许乃红与农户查看天麻长势。江春健 摄

  来蹲守的客商们,有做药厂的,有做中药材市场的,这两年更添加有做药膳餐饮的生力军。因为从去年11月起,天麻被正式纳入“食药物质目录”。按照国人传统,天麻本身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不少食客喜欢用它来泡茶、泡酒,或与各种鱼、肉炖煮,做法简单易学,自己在家就能做,可谓亚健康人群食养保健之佳选……许乃红说,天麻可以上餐桌了,可以当一些食品来进行研发,食用产业将让天麻市场迎来又一个更好的发展时机。“做生意,做的是人品,靠的是责任!”这是许乃红常挂在嘴边的话,这种责任,既包括对产品优化创新的责任,也包括对种植户收成利益保护的责任。


羊场镇村民在听许乃红讲授天麻种植技术。江春健 摄

  农业生产,其实管理非常重要。一次,到基地去给一麻农做技术指导,听说这位老伯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种天麻,上来就各种不服气:“小伙子,我种天麻时,你还没出生呢!你教我,还是我来教你吧……”许乃红1987年出生,老伯说的本身也是事实,只能强忍着情绪,“好呀,好呀,你按你的老传统,我按我的新办法,我们各种一垅,种出来比一下产量、比一下品质?”这当然只是为了缓解一时的情绪而开的一句玩笑话。“既然与基地有提供菌种和技术支持的合作协议,就必须得要求每一个种植户严格按我们的优化方案执行,没得商量!”许乃红现在说起此事时依然还气不打一处出。

  在困境中前行,在挑战中收获

  许乃红跟我们回忆起了自己初返乡试种时的窘境:刚开始时,收成确实是好的,记得第一年种,一窝挖了一箩;第二年种,一窝挖得一撮;第三年种,一窝只挖出几个……根本原因是什么?因为种源和菌种都在退化。被提及公司天麻的生产种植与技术管理,许乃红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第一是我们的窝只需要挖浅浅一层,节约劳动力,省了不少人工工资;第二是窝挖得浅,垫用木只需要铺平平一浅层,因要把天麻的生长空间预留出来,且不用铺满,自然就节约了不少木材;第三是我们的产品,产能更稳,品质品相都好。许乃红说,严格按照公司优化菌种与技术管理种植出来的天麻,形体、个头都很规整圆润,光泽度好,天麻素含量也高,口感、味道俱佳……而以传统种植方法种植的天麻,因为垫用木一层加一层施压,天麻因此长出来都是被压扁的,有的又长得很长,卖相不好。

羊场镇村民在挖天麻。江春健 摄

羊场镇村民在搬运天麻。江春健 摄

许乃红与农户庆祝天麻丰收。江春健 摄

  林下天麻种植的特点是,生长周期长,但种下去后就不用管了,可以一直等到挖的时间。许乃红说,去年是天麻收成很好的年份,“镇远羊场的老百姓,收下来卖几万元的农户多得很……”“你要让老百姓觉得跟着你干很有盼头有望头,这样的合作才能长久!” 许乃红说,做企业,更多是在坚守一份责任,这也包括对跟着你一起做事的农户们要有一份责任之心,就是不管市场如何波动,你都要把这份责任扛起来。

  在一次村里的动员会上谈到天麻价格高低有分歧时,许乃红给天麻种植农户们表态:“严格按照我的办法来,收了算你的,如果亏了,你投多少钱,把账算清楚,我来捡底!”大家对公司的信任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良性互动形成,产业的推广自然而然,各级政府部门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一些扶贫项目政策叠加,天麻产业在镇远当地已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切都在一步一步朝着好的方向走。

  心中最美的风景,贵州品牌的诗和远方

  一个心中总是有梦想的人,岂会满足于眼前的风景?许乃红说,奋斗的过程、追求梦想的过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目标一旦达到后,又会有下一个目标出现。正当思量着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时,也就是刚刚在两年前,许乃红遇上了他生命中的又一个贵人——来自湖北恩施的杜宗兵。

  现年50岁的杜宗兵,20岁那年开始接触天麻,贩卖过,种植过,也试过加工业,全国各地的天麻产区他基本都走遍了,与天麻打了30年交道。但这些年他开始琢磨想做大天麻产业的事情。来到镇远后,他发现这里的天麻不仅品质品相好,而且口感也比其他地方的都要好,可谓天麻产品中佼佼者,于是喜欢上羊场这个地方,一来二去,来镇远多了,与许乃红自然成了朋友。杜宗兵和许乃红一拍即合滋生“打造贵州自己的天麻品牌”的念想,成了很好的合作伙伴。目前,许乃红正以镇远羊场为基础,包括黔东南的黎平、施秉、雷山以及铜仁地区的德江,西部重点是黔西北的毕节赫章、威宁、大方、七星关区等地以及黔西南的普安,还有南部的黔南州贵定、龙里……目前合作比较密切的基地已涉及12个,达到了近10万亩的规模。许乃红还在每个基地上都驻扎安排有自己的技术管理人才,全程参与技术指导,打造成一个全省集散地、一个贵州天麻的地标所在,统一种植管理、统一市场收购,消除天麻农户销路难的问题。

  成功画卷,总在苦干实干中绘就;最美风景,必在接续奋斗中书写。许乃红始终以向高处攀的勇气、朝难点攻的姿态、往实处干的劲头,始终与公司员工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小天麻做大品牌文章,讲好乡村振兴的新故事,让父老乡亲的笑容更多,心里更暖,钱袋子更鼓。

  1. 上一篇:丹寨县潘登花:扎根乡土 小花绽芳华
  2. 下一篇:托起朝阳守夕阳!潘年海以“双倍责任”践行敬老爱亲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