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雷山县城的各个角落,特(巡)警队伍犹如坚实的护盾,以多元角色守护着群众的安全与全县的稳定。雷山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工作繁杂而琐碎,从事着护学、快反及训练等工作中表现卓越,为打造平安雷山添砖加瓦。
护校安全园,为学子撑起“安全伞”
“慢点,慢点!孩子们,过马路要左看右看,确保安全再通行!”近日,在丹江小学校门前,雷山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护学队员不时提醒学生要安全过马路。“上放学的时候能看到警察的身影,内心感到非常踏实!”提到护学,家长们纷纷表示,感到安全感满满。
校园安全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特(巡)警大队将各中小学、幼儿园纳入常态化巡逻的必巡点,巡逻线路向中小学、幼儿园周边倾斜,并强化对校园周边重点区域的巡逻检查力度,确保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良好;每天上学、放学高峰时段,特(巡)警队员准时出现在各中小学、幼儿园门口,疏导交通,引导学生安全过马路,警惕着周边的任何异常情况,为在校学生筑起安全防线。
“我们护学岗是一个团队,队伍由N名民辅警+N名学校保安+学校值周教师组成。通过巡逻守护、站岗执勤、交通疏导、安全宣传等一系列举措,严密防范校园周边安全隐患。”特(巡)警大队大队长杨词还提到,他们将持续做好“护学岗”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与学校、家长的沟通协作,为学生学习创造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全力以赴站好护学岗。
快速反应,打造雷山应急“先锋队”
“报告指挥中心,孩子已经找到……”4月20日晚上8时许,在县城木鼓广场附近,雷山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快速找到走失的小男孩,并安全交到家长手中。面对突发警情,特(巡)警大队以“秒级响应、分钟处置”为准则,依托“1、3、5分钟快速反应”,快速处置各类事件,以高效反应守护群众安全,成为关键时刻的“平安利刃”。
特(巡)警大队下设6个巡防中队,主要承担雷山县城社会面巡逻防控、应急处突、抢险救灾、服务群众和救助危难等工作任务,按照“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要求,在城区设置2个片区、5条巡线、7个治安岗亭,并落实24小时勤务,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巡逻驻守。同时,加强与交警、派出所等多警种协同联动,实现了“一警多能、警务融合”目标。2025年以来,共参与执行应急任务3场次,完成重大安保任务10次,警情现场处结率80%以上,街面可防性案件降幅50%以上,治安、刑事案件发案实现双下降。
在日常工作中,特(巡)警大队始终将“有警接警,无警巡逻,屯警街面,动中备勤”作为核心职责,通过科学布警、动态防控,构建起“点、线、面”立体化巡防体系。无论是夜市商街、单位企业,还是背街小巷、校园周边,屯警点的警力全天候覆盖,形成“点动控线、线动控面”的精准防控格局,切实织牢治安防控“安全网”。
强化训练,磨砺克敌制胜“硬功夫”
“大家注意动作规范,这每一个动作在实战中都关乎生死!”“是!保证完成训练任务!”在训练场上,教官大声喊,队员齐声回应。通过日常训练和模拟实战演练,提高单兵素质和队伍整体的协作配合能力,秉持“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硬核担当,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
俗话说,过硬本领源自严苛训练,这是特(巡)警大队始终坚守的训练信条,坚持日练基本功、周搞对抗赛、月考综合体的训练机制,从体能、技能到战术、心理,全方位锤炼实战本领。因日常工作繁琐,特(巡)警大队利用队员备勤期间空隙,狠抓业务及体能训练,全面提升队员的一线作战能力,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一切为了实战、一切围绕实战、一切服务实战”的理念,从基本体能训练到警务技能训练,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同时,老队员主动帮助新队员,充分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确保人人达标人人过关,从而不断提高特(巡)警队员的警务技能水平和整体队伍素质。2025年以来共开展最小作战单元拉动测试50余次,应急处突演练15场次。(杨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