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振兴当先锋——记省级爱国拥军模范个人杨秀成的拥军故事
时间:2025-10-11 14:24:18    来源:黄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杨秀成,男,现任黄平县禾牧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22年7月,被评为全省牛羊产业发展先进个人;2022年11月,荣获第二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2025年8月,被表彰为“贵州省爱国拥军模范个人”。

  在黔东南州黄平县的苗岭大山里,有这样一位退伍不褪色的“老兵”。他把十二年军旅青春染就的“橄榄绿”,化作了家乡沃野间的“振兴绿”;把军人的坚守与奉献,铁血的铿锵誓言,融进了带领群众致富、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解忧的朴实行动中。他就是杨秀成,一名用实干回报国家、用真情温暖军心的苗岭儿子,一位扎根乡土、不忘初心的拥军榜样。


  从优秀士兵到创业先锋,三十万退役金点燃星火

  2014年,杨秀成告别军营返乡选择自主创业,将30万元退役金全部撒在家乡的荒山野岭,许下“把部队农场‘搬’回苗岭”的心愿。创业维艰,但他意志如钢。资金紧张,他住牛棚、啃干粮;技术不通,他就跨省求学、请教专家,硬是在一片荒芜中开辟出希望的田野。2016年,他牵头成立黄平县禾牧农业专业合作社,并当众立下“三个优先”的铁规矩:退役军人用工优先、军属家庭分红优先、部队订单保障优先。如今,合作社固定用工 13 人,其中退役军人6人;年临时用工 1000 余人次,退役军人家庭占一半。曾经的荒山坡,变成了能让老兵们 “再上岗” 的 “军旅牧场”。


  从单一养殖到全链助农,军人作风扎根田间地头

  杨秀成将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回了公司,大力推行“半军事化”管理。在短短几年内,他将原本单一的种草养牛项目,拓展为集肉牛与藏香猪养殖、饲草料加工、秸秆回收利用、农机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截至2025年,合作社自有土地已达2000余亩,年加工饲草料2万吨,农机作业覆盖面积更扩大至3万亩。

  为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难题,杨秀成先后购置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无人机等40余台(套)先进装备,并组建起一支“老兵农机突击队”。在“三夏”“三秋”等农忙时节,突击队实行24小时轮班作业,高效保障农业生产。此外,他还每年为100余户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家庭免费或优惠提供耕种收服务,面积累计超过1000亩。“我丈夫在部队守边防,家里的地多亏杨哥照拂,再也不用愁‘人在外、心挂家’了。” 现役军人妻子王大姐的话,道出了许多军属的心声。

  他的担当,远不止于拥军,杨秀成更把 “共同富裕” 的担子扛在肩上。积极推广“合作社 + 退役军人 + 农户”模式,将先进技术和服务辐射至周边8个县(市),带动200多户农民共同发展。截至2025年,合作社年产值已突破1000万元,并帮助24名退役军人和42户军属实现稳定增收,人均年增收超过1万元。


  从带头致富到党建引领,赤子红心永葆振兴动能

  “我是党员,也是退役军人。只要国家需要、乡亲需要,我必义无反顾、冲锋在前!”这是杨秀成始终铭记在心、践行于身的承诺。多年来,他坚持党建引领,以“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为抓手,推动党员带头学技术、拓市场,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合作社的发展优势。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不断壮大,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杨秀成团结群众、共谋发展,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和现代化转型,走在产业振兴的前列。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

  如今,杨秀成依然带领合作社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以产业报国、爱国拥军的扎实作为,映照出一名退役军人的赤子之心与家国情怀,在苗乡侗寨的广袤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本色不褪、再建新功的时代赞歌。

  1. 上一篇:吴国邦:弃高薪归乡当“牛司令” 人大代表领航产业助共富
责任编辑:潘欣晨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