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县:以“演”备战 以“练”筑防 扎实撑起群众“平安伞”
时间:2025-05-19 09:22:40    来源:黔东南文明网    

  连日来,锦屏县聚焦“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目标,开展了一场场紧贴实战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通过实景模拟、全要素联动、适用装备协同等方式锤炼队伍快速响应与应急处置硬实力,全力守护人民安康。检验了全县各乡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提升干部群众防灾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逃生能力。

  近日,铜鼓镇演练模拟因受连续强降雨影响,铜鼓镇高柳村十一组上朵冲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山体滑坡迹象,地灾监测员第一时间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敲响铜锣发出预警信号。指挥中心接报后,迅速核实情况,第一时间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按预定路线疏散至安全区域。

  镇、村两级应急队伍迅速行动,地质灾害监测员向昌坤手持铜锣沿陡坡疾行,每10米重敲三声,2名党员骨干同步操作手摇报警器,穿插村道发出蜂鸣警报,针对独居老人及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采取“敲门三分钟”行动,组织受威胁群众沿预定路线撤离,确保不漏一户,医护人员携急救箱现场演示给受灾群众量血压、包扎等技巧,仅25分钟,铜鼓镇高柳村十一组20户90人全部安全转移至避灾点。

  此次演练模拟采取“土办法+硬功夫”模式,从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报到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滞留人员撤离疏散,到最后对受灾人员现场紧急救治,都以最真实的险情检验队伍的联动配合和实战水平。重点检验传统预警设备与人工协作效能,验证了铜锣报警等传统手段在断电断网时的可靠性,完成预警响应、群众转移、伤员救治、善后处置全链条实操。

  “本次演练所有参演人员配合默契、职责明确、环环相扣,达到了预期效果。铜鼓镇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扛牢政治责任,压实管理责任,严格执行‘四早’机制和“三个紧急撤离”要求,抓实抓细防汛减灾和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全力打造安全质量示范线。”锦屏县铜鼓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韦飞飞说。

  同样,锦屏县平秋镇坚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平秋镇归叶村一三四组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点,模拟了锦屏县连续多日受强降雨影响,随时有大面积山体崩塌的危险,严重威胁下方50户2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接到命令,应急救援小组迅速行动,逐户敲门组织群众沿着标识清晰的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向安置点转移,对受伤人员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儿童采取担架转移,确保不漏一人;同时迅速对周边道路实施交通管制,保障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模拟受伤老人无法行走被抬入后,2名乡村医生携急救箱展开救治,现场演示骨折夹板固定、头部止血包扎等技巧。针对受惊儿童,采取“方言童谣安抚法”进行心理干预,同步开展灾后防疫知识宣讲。整个演练过程,灾情侦查、险情处置、转移群众等各项目环环紧扣,紧张有序,各抢险队伍行动迅速、配合默契,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全部演练任务。

  平秋镇人民政府镇长江嗣登任指挥长介绍,此次演练共有50名村民及工作人员参与,提高了干部群众抗灾避灾的安全意识,检验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汛期逃生自救能力及现场处置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下一步,平秋镇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重点排查,实时监测山体滑坡易发区域动态变化,做好强降雨天气排查和巡查工作,确保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到位,为辖区群众撑起“平安伞”。

  铜鼓镇和平秋镇只是锦屏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演练的一个缩影。

  锦屏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龙立霞介绍,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确保群众人身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四练四新”创新模式,以指挥协同、战术配合、战法创新、综合保障为重点训练方向,研究探索“新思路、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运用,全面检验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

  截至目前,全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演练65次,覆盖隐患点87个,设置避险场所65处,参与人员3686人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龙本英)

  1. 上一篇:麻江青年为“两清两改两治理”建言献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 下一篇:黎平县:400余名校园“食安卫士”集中“充电”守护师生“舌尖安全”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