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时节,道路交通环境呈现“高温、高流、高风险”叠加态势,安全防控面临多重考验。施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锚定“防事故、保畅通、护民生”核心目标,以勤务机制改革为突破口,通过科学布防、精准施策,构建全时段、全区域、全要素的夏季道路交通治理新格局,用现代化治理能力筑牢群众出行安全屏障。
夜查筑屏障 构建酒驾醉驾全链条防控闭环
针对夏季夜间交通违法高发规律,交警将科技赋能与传统勤务深度融合,打造酒驾醉驾“预警分析--精准查处--警示教育”全链条治理模式。在餐饮娱乐聚集区、城乡交通节点等重点区域,依托智能监控系统进行数据研判,锁定违法高发时段路段,布设“定点查缉+动态巡控”立体防控网,实现“靶向打击、精准治违”。
执法过程中,严格遵循“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要求,运用标准化检测流程确保执法公信力,同步将一盔一带、酒驾查处与涉牌涉证等关联违法整治相结合,形成“多隐患同治”的整治效应。同时,通过“执法现场+线上平台”双渠道开展普法教育,用典型案例警示强化震慑效应,推动“拒绝酒驾”从他律约束向自律自觉转变。
错时优勤务 打造时空维度无缝隙管控矩阵
打破传统勤务时空边界,基于夏季交通流量大数据分析,交警建立“高峰守点、平峰巡线、低谷补盲”的错时勤务体系。针对午间疲劳驾驶、午后高温时段路怒症高发、夜间重点违法集中等特点,动态调配警力资源,在流量低谷期填补管理盲区,在风险高发期强化靶向管控。
通过“警力跟着流量走、勤务跟着隐患变”的弹性机制,在国省道弯道盲区、城区人流量大及周边等重点区域实现“见警率、管事率、震慑力”三提升。例如,午间时段聚焦一盔一带、违停车辆整治;夜间时段强化对酒驾醉驾、“飙车炸街等扰民违法的快速处置,用动态管控压缩违法空间,让安全防线始终在线。
跟场强根基 织密农村道路安全防护网络
立足农村交通“点多、线长、面广”特点,交警将勤务触角延伸至乡村末梢,建立“赶集日必到、重点段必巡、隐患点必改”的跟场勤务机制。每逢乡镇集市、民俗活动等节点,提前研判人流车流趋势,在集市入口、交叉路口等关键位置布设“固定岗+流动哨”,重点整治农用车违法载人、超员、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突出违法,从源头防范事故风险。
结合农村群众接受习惯,创新“执法+宣传”融合模式,通过“大喇叭宣讲、案例展板进村、安全手册入户、有奖互动问答”等方式,将交通安全知识融入赶集场景,推动农村交通治理从“被动管控”向“主动预防”转型,让安全理念扎根乡村土壤。
夜巡提质效 构建夜间交通智慧防控格局
以夜间道路安全畅通为目标,交警升级夜间勤务模式,构建“视频巡查+机动巡逻+应急处置”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加密国省道、城区主次干道巡逻频次,依托智能交通系统实现违法行为自动识别、实时预警,确保巡逻警力“看得见、管得到、处置快”。
针对夜间违法高发态势,开展“亮警灯、强警示、严查处”专项行动,重点整治一盔一带、非法改装、酒驾等违法行为,规范夜间行车秩序。同时,强化与住建、应急等部门联动,快速处置夜间交通事故、道路积水等突发情况,用“夜间见警灯、群众心安宁”的实际成效,守护城市夜间交通的“平安底色”。
施秉公安交警通过勤务模式的精准化、治理手段的现代化,持续提升夏季道路交通管控效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为群众出行撑起“安全保护伞”,让交通文明与夏日温度同频升温。(李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