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凯里市以三项创新性机制为核心引擎,构建“治理体系—生态治理—价值转化”的乡村发展闭环,扎实推动“两清两改两治理”从环境整治向系统性改革深化,村容寨貌焕然一新。
一、治理机制创新,构建三级联动治理模式
建立“市级统筹建章、镇级一线攻坚、村级自治发动”的纵向协同体系,通过责任链条压实、资源要素整合、群众主体激活的有机统一,打破传统基层治理“垂直管理”壁垒,形成“政府引导—干部牵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享治理新生态,为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制度创新样本。
二、生态治理创新,实施精准化环境提质工程
以“空间净化、设施升级、污染防治”为攻坚方向,开展全要素环境整治,累计清理乱堆乱放1412处、残垣断壁120余处,重塑乡村空间秩序;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厕561户)与“污垃同治”(治理黑臭水体3处、污水点位16处,清运垃圾659.5吨),构建生态循环体系;修缮破旧房屋2.32万平方米,实现传统建筑保护与功能更新的平衡,推动乡村从“整洁化”向“生态化、景观化”跨越。
三、价值转化创新,开辟“生态—经济”转化通道
创新“整治成果产业化”路径,将环境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腾退200余亩闲置土地打造“微果园”“微菜园”等180余处,培育乡村庭院经济新业态;激活闲置房屋资源,探索“民宿+文创”“非遗工坊+旅游”等融合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注入,如瓮港村“五一”假期旅游收入破3万元,构建“生态美—业态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链条,实现乡村价值从“环境效益”到“经济价值”的层级跃升。
三项创新机制以治理体系改革破题,以生态治理能力提升筑基,以资源价值转化赋能,形成“制度创新—环境升级—产业迭代”的螺旋上升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乡村“颜值”与“气质”的全维度提升,更通过机制重构与动能转换,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层活力,在苗岭大地构建起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现代化乡村发展新范式。(潘仁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