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凯里市以“市级统筹抓机制、镇级一线抓落实、村级自治抓发动”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为核心引擎,纵深推进农村“两清两改两治理”(即清乱堆乱放、清残垣断壁,改造卫生厕所、改造畜禽圈舍,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专项行动,实现从“干部单向发力”到“干群协同共治”的基层治理效能跃升,乡村面貌迎来“面子”与“里子”的全维度焕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三级联动聚合力,构建共建共治新格局
市级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建立齐抓共管统筹机制,出台《凯里市2025年“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方案》,明确具体任务清单,形成“市级抓统筹、部门抓指导、镇街抓落实”的闭环管理体系。镇级压实“一线责任”,19个镇(街道)党政主官挂帅“两清两改两治理专班”,组建党员先锋队、环境卫生志愿服务队等,下沉网格一线开展政策宣讲、矛盾协调、进度督导,推动任务精准落地。村级发挥自治活力,通过“院坝会”“敲门行动”等载体发动群众参与,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积分兑换机制,培育“党员示范户”“文明卫生星级户”等,实现“群众从看客变主角”的意识转变。
清改治理焕新颜,刷新乡村环境“高颜值”
全市以“清脏治乱两改两治理提质”为主线,打出农村环境整治组合拳,累计清理乱堆乱放1412处,整治残垣断壁安全隐患120余处,修缮破旧房屋2.32万平方米,让老旧村落重焕生机;聚焦民生关键小事,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561户,畜禽圈舍改造5户,推动“厕所革命”与畜禽养殖规范化同步升级;实施水污染治理攻坚,完成3处黑臭水体全流程治理、16处污水横流点位生态修复,清运各类垃圾659.5余吨,实现“污水归管、垃圾入箱、庭院整洁”的村容新貌。
“现在村里道路干净了,臭水沟变成景观渠,闲置老宅改造成小花园,住着舒心,游客也愿意来!”下司镇瓮港村村民杨大哥自豪地感慨,折射出全市166个行政村的和美蜕变。通过“两清两改两治理”深入推进,凯里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稳步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盘活资源蓄动能,厚植乡村发展“硬底气”
环境整治不仅是“面子工程”,更是激活乡村发展的“先手棋”。凯里市通过清理腾退闲置土地200余亩,因地制宜打造“微果园”“微菜园”“微景观”等180余处,既美化环境又创造经济价值,整合修缮后的闲置房屋,在下司镇、舟溪镇、万潮镇等试点“民宿+文创”“楠木古树群落观赏+苗族蜡染”“非遗工坊+旅游”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不断增加,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同时,依托治理后的生态基底,谋划蓝莓产业园、酸汤博物馆及林下经济示范带等产业项目,为“环境美”向“产业兴”转化打通路径。
“环境好了,人气旺了,发展底气更足了。”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三级联动机制不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更通过“治理效能”转化“发展效能”,为后续产业升级、生态旅游破题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的凯里乡村,青瓦白墙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文明新风与发展活力交相辉映。这场由“两清两改两治理”引发的乡村变革,既是人居环境的“攻坚战”,更是基层治理的“持久战”。随着三级联动机制的持续深化,一幅“环境美、产业旺、治理优、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立体画卷,正 以苗岭为纸、汗水为墨,在黔东南大地徐徐铺展。(潘仁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