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模式,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效延伸和生动实践,是参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防范化解矛盾纠纷,落实“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黄平县人民法院通过“法院+综治+N”的工作模式,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治理成效显著。
阵地前移,打造纠纷化解“集散地”。黄平县人民法院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政法委统筹协调下,选优选派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的“1+1+1”的模式,组成诉讼服务团队入驻综治中心,开展指导调解、诉调对接及立案、速裁快审等便民诉讼服务。线上将调解平台接入综治中心,线下将诉 讼服务中心功能区“嵌入”综治中心,充分发挥“指导调解、诉调对接、司法确认、速裁快审、协助培训”五大职能。自今年2月份入驻以来,县综治中心受理各类矛盾纠纷556件,法院协同办理案件95件,牵头办理重大案件12件,实现综治中心由“矛盾中转站”转变为“问题终结点”,有效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汇聚力量,打造多元解纷“终点站”。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发挥司法在多元解纷机制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一是“请进来”社会力量,将人民调解委员会、金融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请进综治中心,零距离开展诉前调解和诉中协助调解工作。二是“走出去”积极参与乡级综治中心建设,常态化开展群众法治大讲堂,积极开展“无诉讼村寨”创建,推动调解优先理念深入人心。今年以来(截至4月底),各类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100余件,协同公安交警部门调解重大交通事故案件5件。协助党委、政府化解矛盾10余起,参与基层化解纠纷30余起。
示范引领,打造类案化解“新样板”。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为助推纠纷尽早、尽小、实质性化解提供指引。针对物业合同、金融借款等系列频发纠纷,黄平县人民法院采取“典型个案先裁、整体批量化解”方式,实行示范性诉讼引领、带动类案以非诉方式实质性化解。通过在综治中心公开审理、组织当事人参与旁听、公布指导案例等方式,推动类案高效化解。自入驻综治中心以来,已公开审理示范诉讼案件2次,批量化解劳务合同纠纷8件、金融纠纷26件,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解纷成效。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今后,黄平县人民法院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提升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能力,回应社会矛盾变化的现实诉求,以实干实绩厚植党的执政根基、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法治力量!(杨再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