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持续推进的进程中,“一老一小”群体的多元需求愈发凸显。为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一老一小”特殊群体后续扶持工作,黎平县立足实际,从基础设施、民生政策、社区治理等维度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创新扶持模式,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一老一小”安置工作品牌,为搬迁群众中的“一老一小”筑牢幸福生活根基。
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黎平县坚持科学规划、务实高效原则,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全力打造“一老一小”专属活动阵地。截至2025年4月,已累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儿童之家6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5个。自2024年起,争取到30万元项目资金建成六塘冲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为搬迁群众提供实惠餐饮。同时,在易搬安置区帮扶车间附近建设社区儿童娱乐园,完善各类休闲文体设施,全面提升社区适老服务水平。此外,持续推进各安置点水、电、路、讯、绿化亮化、排污、综合服务中心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让搬迁群众生活更便捷。
在落实民生保障政策上,黎平县多措并举兜牢民生底线。通过全面运用主动发现机制和“零”报告制度,将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搬迁群众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范围。截至2025年4月,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中1612户4941人纳入城乡低保保障,100人纳入特困供养,47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得到妥善照料,686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410.83万余元。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黎平县大力建设“图书室”“新市民・追梦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在龙形街道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配套建成2所幼儿园、2所完全小学,设立“四点半学校”,并投入5万元实施社工服务站“童梦童筑”项目;成立石门社区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实现社会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医疗服务上,不断完善安置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共设立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个安置点卫生室,开展定期医疗检查、健康讲座等活动。教育保障方面,持续优化安置区附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目前4所幼儿园、4所小学和1所中学已正常投入使用。
在加强社区治理与服务领域,黎平县积极构建智慧安全社区。通过实施“智慧政务”“雪亮工程”和“数字黎平”等项目建设,运用智能物联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智能分析,提升治安问题预警和处理能力。同时,在安置点划分287个管理网格,配备256名社区网格员、182名社区义务治安巡逻人员,辖区派出所强化指导培训,县城区每个移民社区已配备1名民警、2名辅警驻点,为“一老一小”营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黎平县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在易地扶贫搬迁“一老一小”后续扶持工作上取得显著成效,让“一老一小”在新家园中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感与安全感,也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姚进忠 杨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