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中,丹寨县结合省州实地测评反馈问题,分析存在问题原因,四味“处方”补文明素养提升“短板”。
思想“处方”,提升文明行为培育。通过院坝会、“理论宣传二人讲”及寨寨响等载体,开展“劝走身边不文明”系列实践活动,丰富“我们的节日”。整合电视、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开展“我眼中的文明丹寨”主题征文,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做到垃圾分类不落地、文明礼让不乱闯、文明养宠不扰民、文明停车不随意。纠正占道停放、横穿马路、遛犬不拴绳、犬粪不清理等不文明行为。
(图为卡拉村召开群众院坝会)
服务“处方”,提升市场优质供给。加大旅游景区景点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公益广告等排查治理,推行“网格化+责任制”管理模式。实施市政道路桥梁养护、管网设施升级、交通设施优化、景区市政设施改造工程,加强城市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维修更新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健全城乡体育活动设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图为青年志愿服务者劝导行人走斑马线)
护理“处方”,提升优良经营秩序。实施赶集市场搬迁,实现城区“游摊”集约整合、区划布局特色有序。通过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分类施策,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对无物业、开放式的老旧小区,成立业委会进行自我管理。科学设置商品区域和市场摊位,通过合理划线等方式规范流动商贩、临时摊位。合理施划消防通道,加强违规占用消防通道停车、摆摊查处,加大执法巡逻频率,消除各类消防安全隐患。
(图为群众开展义务服务活动)
整治“处方”,提升优美环境建设。以村居为单位,整合护路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人员力量,改善农村卫生环境。通过“星期三有约”整治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牛皮癣”及私搭乱建。常态化开展过境高速、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依法打击非法广告“黄赌毒”及伪造票证、非法行医、收售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完善城市公厕标识指引系统建设,24 小时对外开放,内部环境做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加强对出租车语言不文明、违反服务标准、拒载等行为整治,加大非法网约车、非法营运车辆查扣力度,为乘客创造良好出行环境。
(图为执法人员清理乱搭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