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县彦洞乡:以“五心”服务 织密社会救助温暖网
时间:2025-04-27 11:11:32    来源:黔东南文明网    

  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关系千家万户的冷暖。面对新形势下群众多样化需求,彦洞乡始终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创新推行“专心、真心、细心、耐心、爱心”工作法,用有温度的服务织就坚实保障网。

  一是专心致志强根基,政策落实不走样。作为惠民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彦洞乡将政策学习作为必修课,通过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建立政策研讨小组,工作人员深入研读最新救助政策,精准把握低保动态管理、特困供养标准调整等关键内容。针对群众普遍存在的政策盲区,创新推出“政策入户微课堂”,用方言土语将晦涩条款转化为百姓听得懂的“贴心话”,累计开展政策宣讲60余场,确保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执行到位。

  二是真心实意解民忧,换位思考化矛盾。在救助服务中,彦洞乡始终站稳群众立场。面对群众因不理解政策引发的矛盾,工作人员主动倾听群众诉求,通过“拉家常式沟通”找准症结。例如在低保核查中,对心存疑虑的群众,采取“案例讲解+现场答疑”方式,用实际数据消除误解。建立“群众需求清单”,将“被动受理”转变为“主动服务”,全年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真正实现“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温暖送到心坎”。

  三是细心入微抓细节,精准服务无死角。针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复杂性,彦洞乡建立“分类管理+动态跟踪”机制。对低保、特困、留守儿童等不同群体,制定个性化服务台账,细化材料收集、审批流程、资金发放等12项工作标准。在日常服务中,工作人员注重细节关怀,一杯热水、一句问候,让服务更有温度。通过定期开展“回头看”,及时发现并纠正工作疏漏,全年实现零错保、零漏保。

  四是耐心引导暖人心,纾困解难显担当。面对前来求助的困难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体,工作人员始终保持耐心。通过“你说我记”“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群众梳理需求,提供“一站式”救助指引。实行“首问负责制”,对疑难问题实行跟踪办理,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全年接待群众咨询200余人次,解决实际困难150余件,让焦虑而来的群众满意而归。

  五是爱心传递聚力量,长效帮扶树信心。彦洞乡坚持“物质+精神”双帮扶模式。除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外,组建“爱心服务队”,对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常态化探访,全年累计走访420余人次。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为困难群众链接就业岗位、医疗资源,帮助23户家庭实现稳定增收。同时,扩大摸排范围,建立“主动发现”机制,确保突发困难群体及时得到救助。

  一年来,彦洞乡交出亮眼民生答卷:新增低保27户95人、特困供养8户8人;为313户704名低保对象发放救助金342.49万元,62名特困人员领取供养金55.62万元;96户困难群众获得临时救助29.74万元;6名困境儿童领到补助9.9万元;为268名残疾人发放补贴42.35万元,提供辅助器具20件。这些数字背后,是彦洞乡用“五心”服务书写的民生温度,更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生动实践。(张绪圣 陈孝俊 张美相)

  1. 上一篇:从江县专项教育督导组到从江县宰便中学开展教育专项督导检查
  2. 下一篇:岑巩县19棵古树有了“身份证”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