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山镇持续推进“厕所革命”以来,炉山镇紧扣“农户需求”核心,聚焦“土厕改新厕、脏厕变净厕”目标,摒弃“一刀切”模式,以“听得进群众意见、用得上实用设计、聚得起共建合力”为原则,全力推进农户厕所新建改造。截至2025年11月,全镇累计完成农户厕所新建改造274户,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从77%提升至91%,提高了群众满意度,真正让“家门口的小事”变成了“暖民心的实事”。
一、“精准算”破除顾虑,让农户“改得起”
针对农户“怕花钱、怕麻烦、怕不实用”的普遍顾虑,镇、村两级组建“算账小分队”,由包村干部、村干部、小组长组成,带着政策文件、改造图纸、邻村案例上门“一对一”讲解,把“抽象补贴”转化为“明白账单”,让农户心里有底。
经济账算得“清”:实行“统一补贴标准”,新建改造卫生厕所每户补贴3000元,补贴资金严格按照“农户先垫付、村初审、镇验收、县拨付”的流程直达农户惠农账户,全程公开透明。同时按市场价算好本地建材砂石、瓷砖等基础材料,算上补助后单户改造自付成本最低仅需2500元。
省心账算得“细”:整合镇农服中心技术人员、各村泥瓦匠、水电工等“改匠能手”,深入各村组为改厕户提供全流程服务。从厕所选址避开生活水源、化粪池尺寸标准,到管道铺设角度、防水处理等细节,全程现场指导,避免农户因施工不当造成返工浪费。


实用账算得“实”:根据农户住房结构及周围地势类型分类设计,主推“三格化粪池+水冲厕”模式。提倡厕所入室,对房屋紧凑的农户,利用厨房或杂物间边角空间改造;对院内空间充足的平房农户,就近建设独立卫生间;对地势较低的村组,适当抬高化粪池位置防止雨水倒灌,确保改造后的厕所“好用、好管、不占地、不返味”。
二、“互助帮”破解难题,让农户“改得顺”
针对部分农户“缺劳动力、缺施工经验”的实际困难,镇里引导各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建“邻里互助施工队”,通过“技能互补、劳力互助”的方式,让改厕过程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施工队吸纳有泥瓦工、水电工技能的村民为骨干,带动普通农户参与,对无劳动力的老人户、困难户提供免费帮工服务。比如新华村的“老泥匠”廖师傅,带着4名村民连续5天帮独居的王大爷平整场地、砌化粪池、安装洁具,不仅没收工钱,还帮忙采购了性价比高的建材;甘坝村则推行抱团取暖,形成“今天我帮你改厕,明天你帮我收粮”的良性互动,让改厕不再是“一家的事”,而是“大家的事”。
厕所虽小,却连着大民生,映着乡村的发展变迁。炉山镇将继续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厕所改造这件民生“小事”办得更实、更细,持续做好后续服务,让每一户农户都能用上洁净便捷的新厕所,让洁净之风拂遍炉山的田间地头,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越过越红火!(潘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