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榕江县车民街道创新学习载体,化乡村振兴夜校为“固定课堂”、“榕易谈”院坝会为“流动讲堂”,积极搭建“两个学习课堂”组织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通过接地气、有温度的宣讲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搬迁群众心中,为建设和美社区注入精神动力。

“白天忙农活、晚上学理论,夜校开课让我们既能顾家又能充电。”社区居民李大姐的话道出了群众心声。乡村振兴夜校精心制定学习计划,邀请社区干部担任主讲,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部署要求,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等核心要义相结合。课堂上,讲师摒弃“书面语”,多用“家常话”,通过“政策问答”“故事分享”等互动环节,搬迁群众结合自身经历畅谈感悟,“以前住山里愁增收,现在社区组织技能培训,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给我们带来的实惠!”现场群众的真切分享引发共鸣。同时,在现场工作人员还充分解答群众关于就业扶持、社保、低保办理等实际疑问。截至目前,各社区共开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宣讲8场次,覆盖群众700余人次。

相较于夜校的系统授课,“榕易谈”院坝会更显灵活鲜活。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带着学习资料,把课堂搬到榕树下、凉亭里,围绕“搬迁群众如何融入乡村振兴”等主题与群众围坐交流。“书中说‘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咱们社区的充电桩、民族团结食堂,不就是大家一起商量着建起来的吗?”老党员张师傅结合社区变化谈感悟,引发阵阵共鸣。讨论中,群众还现场提出社区治理、环境整治等建议18条,工作人员当场梳理形成“心愿清单”,明确办理时限。这种“唠家常式”的学习,让理论学习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真正实现“有事议事、无事联心”。

“夜校学政策,院坝谈落实,这样的学习接地气、有实效。”社区居民王大哥说。如今,车民街道通过多样化学习载体,不仅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更凝聚起易搬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合力。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学习成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群众难题、推动社区发展的实际行动,让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