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生欢歌·七小社团百花艳——天柱县第七小学开展特色校级社团活动
时间:2025-11-14 15:51:42    来源:黔东南文明网    

  为全面贯彻“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丰富学生课后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天柱县第七小学以课后延时服务为载体,结合学生特点精心打造20多项特色校级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兴趣和特长,也满足了学生的活动需要。为推动天柱县第七小学“德润教育”的办学特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指尖传承:艺趣手工里的文化温度

  手工编织包的绒线在指尖打个转,就成了能装下橡皮和秘密的小口袋。

  剪纸社团中,一把剪刀、一张彩纸就能化身神奇魔法——孩子们尽情剪出灵动的窗花、刻下可爱的小动物,拼贴创意满满的主题作品;

  扎染的蓝布浸过染料,晾在走廊像一片刚被风吹过的云;孩子们伏在桌前,指尖流转间,将纸张幻化成细腻的图案。

  陶瓷拼画课上,唐代的青瓷纹样、明代的缠枝莲,都成了陶泥里的“卡通彩蛋”——有人把碎瓷片嵌成海浪,有人捏出圆滚滚的“文物表情包”,暖棕色的陶土在木框里慢慢成型,千年瓷韵就这样揉进了童年的天马行空。这是把非遗文化种进课堂的温柔时刻,让非遗文化的灵秀与匠心,在少年们的手中慢慢生长。

  绘画社团的画纸上,水彩、蜡笔勾勒出“我的校园”“童年时光”每一幅作品都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直观表达。

  舞蹈社团中,现代舞的动感节奏与民族舞的舒展韵律交替呈现,孩子们既练出了形体美感,也触摸到不同舞蹈文化的特质。

  合唱社团的歌声里,清脆童声交织着侗族大歌的多声部韵律,民族音乐的基因在传唱中延续。

  乐器社团的琴键、笛孔间,简单的旋律渐次流畅,音乐的感染力让孩子们学会用音符抒发情绪。

  鼓号队社团的鼓点与号声中,整齐的节奏里藏着协作的默契,也练出了少年的精气神。

  活力四射:体育竞技里的成长底色

  操场上,体育类社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社团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刻苦训练,老师带着孩子们练步伐、抠动作,攻防间的配合磨出了团队意识,冬日暖阳里的汗水里浸着不服输的韧劲。

  田径社团的跑道与沙坑旁,起跑的爆发力、跳跃的协调性在反复训练中提升,“坚持到终点”的信念成了最生动的意志课。

  书香墨韵:文化浸润里的素养积淀

  书法社团的书桌前,“横平竖直”的笔墨里,孩子们不仅练出了工整的字迹,更品到了汉字的结构之美;群文阅读社团的书页间,经典篇目与儿童文学交替,“分享读后感”的环节让阅读从“独乐”变成“众享”;朗诵社团的话筒前,孩子们调整语气、打磨情感,把文字的温度用声音传递出来,表达力在一次次练习中蜕变。

  天柱七小的20多项社团,是“双减”政策下校园生活的生动注脚:没有了课外培训的奔波,孩子们能在课后时光里“沉浸式”做喜欢的事——爱手工的成了“小匠人”,爱艺术的成了“小创作者”,爱运动的成了“小健将”,爱文化的成了“小书迷”。“减负不是减成长,而是给成长留足空间”,天柱七小的课后社团正让这句话落地: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发光,让“快乐学习、兴趣成长”成了校园里最真切的日常。

  从艺术熏陶到体育竞技,从文化传承到实践创新,每一项活动都凝聚着教师的智慧与学生的热情。未来,学校将继续优化课程设计,拓展资源整合,让课后时光成为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助力每一位学子在多元发展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潘孝凯 曾继雪 龙灵)

  1. 上一篇:从江县下江镇中心小学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联合教研活动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