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前行 铸就工业发展新动力 —— 喜迎党的二十大黔东南新型工业化发展成就综述
时间:2022-10-09 09:18:18    来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黔东南文明网    

  宁可经济负增长也要关停5家再生铅污染企业。面对高质量绿色发展总要求,2021年,台江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台江再生铅产业转型升级,彻底扭转粗放的发展方式,实现了集约绿色发展,这对台江县新型工业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凯里市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依托境内优质石英砂资源禀赋,奋力打造百亿级玻璃产业园。随着玻璃产业的集群发展和凯里玻璃产业园建设的推进,先后引进了黔玻永太、海生玻璃等龙头企业,多家企业在园区拔地而起,可提供数千个就业岗位,同时辐射带动交通运输、水电气等企业快速发展,又积极推动凯里经济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兴产业、育动能,产业转型提质增效。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传统工业到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百舸争流”,我州新型工业化发展破浪前行,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越走越宽阔。

  狠抓项目建设,工业投资实现内涵式增长。成立新型工业化招商工作专班,负责新型工业化产业招商工作。深入开展“大服务、大走访”,将服务项目端口前移,共性问题协调解决、个性问题对症解决,抓紧争资争项,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顺利推动了黔玻永太、麒臻环保、从江明达技改、健盛服饰等重点项目投产,指导和兴金属技改升级,推动海生玻璃产能指标置换。

  狠抓主导产业,现代工业体系逐渐形成。强化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出台《黔东南州新型工业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1年—2023年)》等文件,重点打造基础材料、新型建材、现代化工、现代能源等支柱产业。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明晰主导产业定位,加快构建以十大工业产业为“四梁八柱”的现代工业体系,一手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具有黔东南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

  狠抓产业配套,产业链条构建不断加快。全面分析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绕现有企业积极引进上下游产业,着力构建全产业链。依托黔玻永太、海生玻璃等企业打造炉碧园区玻璃产业链,依托天能科技打造台江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依托安兴电子、云睿电子、冠坤电子等企业打造镇远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链,依托亚狮龙打造锦屏鹅(羽毛球)产业链。围绕宏泰钡业、其亚铝业等重点企业,深入研究钡化工、铝加工产业链延伸可行性及方向,制定发展路径。

  狠抓园区建设,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持续夯实园区基础配套。深入开展“六个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园区区域评估,推动资源、要素、企业向园区集中。持续壮大园区规模。加快构建“主导产业引领、重点企业抱团、产业链条完整”的园区发展格局,百亿级、50亿级园区培育工作加快推进,与佛山市共建工业园区,制定黎从榕合作共建木材加工产业园、炉碧合作共建新型建材产业园、高新区合作共建健康医药产业园的工作方案,着力打造特色园区。

  狠抓生态环保,绿色工业走稳走实。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积极创建绿色工厂,加快建设绿色园区,奋力打造绿色链条。2021年,省工信厅分别授牌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贵州省绿色园区”,贵州飞云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贵州血液制品有限公司、贵州凯缘春酒业有限公司“贵州省绿色工厂”,这是我州园区及企业首次跻身贵州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授牌名列,铺就了新型工业化的亮丽底色。

  狠抓数字经济,大数据产业势头良好。从数字新基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四个方面同向发力,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全省首家“一体化集成”智慧办税服务厅在凯里投入使用并获选2021年贵州省数字治理、数字民生示范项目,“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数据共享平台(黔东南)”开启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可信、可用、可治、可共享新模式。“5G+数智乡村”项目构建智能化、数字化、精准化乡村治理新模式。

  今年以来,我州牢牢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桥头堡”等政策红利,围绕资源优势,强化主导产业及龙头企业培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靠前服务,奋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同时,全州在规模总量、结构优化、产业培育、项目建设、园区建设、绿色发展等六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突破,工业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立足新发展阶段,黔东南奋斗正当时,砥砺奋进,续写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记者 康莉)

  1. 上一篇:守正义 传温情 促和谐 —— 黔东南州把好“一源三端”构建高效诉源治理体系
  2. 下一篇:黔东南州出台12条政策措施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