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黔东南州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时间:2022-04-13 09:10:08    来源:州融媒体中心    

  在春阳的照射下,层层叠叠的梯田如一面面镜子,照得旁边青瓦黄木的吊脚楼民宿闪闪发光,走进月亮山腹地的榕江县计划乡加宜村,诗意般的画面让人心驰神往。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加宜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参考。行走在黔东南美丽乡村建设的大道上,到处都是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和谐农村新画卷。

  产业兴旺,让乡村振兴更有动力

  在剑河县岑松镇南岑村,羊肚菌种植基地迎来大丰收,一朵朵鲜嫩的羊肚菌破土而出,长势喜人。当地的党员干部纷纷赶来帮助村民抢收,采摘的、包装的、上车的,一派繁忙景象。

  南岑村坐落在半山腰上,这里山高坡陡,发展产业始终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据南岑村驻村第一书记向明宣介绍,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这几年经过多方努力发展,该村的羊肚菌、红托竹荪、南五味子等一个个特色产业逐年开花结果,村民们也从中收获了绿色产业的红利。

  海拔 1100 多米的黄平县浪洞乡云雾山常年云雾缭绕,风景秀丽,如何发展特色产业,让当地走出去的青年电影导演陶明喜甚是发愁。为了让云雾山一带的乡亲们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他选择返乡创业。结合电影文化、民族文化与生态资源优势,在云雾山建设了“云上有山影视基地”和“云上有山”黄金芽茶园。

  “尽我所能,让特色产业托起乡亲们的致富梦,为大家打开一扇创收的新大门。”陶明喜说,连日来,云上有山景区通过举办开茶节,采取预约制,在做好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设置了采茶体验、品茗体验、古装拍摄、露天烧烤等活动,丰富县内游客出游的基本需求,进一步刺激旅游消费市场。

  近年来,我州高位推动,坚持以产业振兴为重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州各地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引导生产要素聚集,因地制宜发展各类特色产业,逐渐形成了全链条式发展,推动产业业态由“单一农业”生产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不断催生新动力、实现新跨越,把乡村振兴“一盘棋”下活。

  3月22日,省级科技特派员浦选昌深入凯里市大风洞镇都蓬村开展优质稻栽培技术培训;4月8日,省级科技特派员杨春元到麻江县金竹街道滥坝育苗基地,手把手指导农民起垄、待栽……

  随着全州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带动了产业、公共事业、生态环境等迅速发展,全州乡土人才队伍也随之不断壮大起来,我州不断推动各类人才下沉乡村。今年以来,共组织423名省、州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助力产业发展,领办创办协办企业、合作社共165个,为推动基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注入新生力量。

  治理有效,让特色乡村更富诗意

  站在从江县谷坪乡高武村村头的银杏树下,俯瞰高武村全貌,绿植点缀,黑瓦白墙,错落有致。

  可在2018年前,这里是垃圾乱堆污水横流。如今,曾经的烂泥塘变成了篱笆环绕的荷花池,曾经的“牛屎街”变成了宽阔整洁的水泥路,木质栅栏围着农家小院,青青草坪铺满房前屋后,村里家家户户建起厨房,用上了水冲式厕所……

  拌水泥砌砖、清理河道、整理沟渠……在麻江县坝芒布依族乡水城村水头大寨,党员干部群众和施工队员们正忙着砌砖修建水井,清扫村寨卫生死角,一派热火朝天繁忙景象。

  “这几天,村里‘寨管委’组织我们党员帮忙,都是为了让寨子更加干净整洁,虽然辛苦,但是值得。”党员王裕江说,为了建设成乡村振兴的示范点,村民都非常积极,也深感荣幸。

  2021年以来,我州积极开展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申报和建设工作。通过抓组织领导、“一盘棋”统筹推进,抓责任压实、“一张网”联动覆盖,抓科学决策、“一条龙”服务发展,抓工作调度、“一股劲”强力推动这四举措积极建立机制体制,不断推动集成示范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新成效。

  与此同时,为全力推进全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州还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率先以地方性法规形式颁布实施《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乡村清洁条例》,积极推广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寨管委-理事小组四级管理模式。目前,全州189个乡镇、30个街道均已成立规划建设委员会,机构设立已实现全覆盖。

  生活富裕,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乡村是农民的立足之基、生活之本。我州各地联系实际,真抓实干,不仅留住了绿水青山,也留住了美丽乡愁,不断建设美丽家园,让人们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日,记者走进锦屏县敦寨镇雷屯村,水清、河畅、岸绿,游客在踏青赏花,村寨中古木苍翠、白墙墨瓦,一幅水韵江南的秀美画卷出现在眼前。该村是2021年全省50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之一,如今各项建设都在有序推进中。

  “通过这几年的打造,雷屯越来越漂亮,我们居住也舒服,游客也越来越多,光是接待游客就餐一年至少挣十多万块钱,如果没有疫情影响,那会挣得更多。”在雷屯村开办农庄的村民朱守林告诉记者,这几年农庄接待游客量大增,店里忙不过来, 就从村子里请了临时工帮忙,支付他们劳务费。

  为积极探索文体旅融合发展,助推特色乡村在新发展阶段闯出更好的发展之路,带动群众就业创业,雷山县郎德镇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群众参与发展旅游产业,开办民宿、农家乐、刺绣手工艺品店,实现就业增收。

  下郎德村村民朱德芝看着大家吃上旅游饭,自己便把老宅子改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宿,这两年也收益不少。“我家民宿是自己设计的,这些墙画都是我们苗族的民俗活动再现,客人来了都会说,郎德苗寨很漂亮,郎德记忆酒店更特别。所以我们生意好,只接待住宿一年可以挣五六万块钱,他们家食宿一起接待挣得更多……”朱德芝说,每逢节假日,村里所有的农家乐全部爆满,一波接着一波,旅游饭让大家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放眼黔东南乡村大地,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记者 余天英)

  1. 上一篇:我州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扎实推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2. 下一篇:坚持“工业强州”战略 奏响工业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黔东南州五年来新型工业化发展成就综述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