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对来(返)黔人员的疫情防控政策作出了调整。目前我州将部分重点人员“三天两检”调整为“五天三检”的措施。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进一步发挥核酸检测在疫情防控中的监测预警作用,连日来,我州加大核酸检测筛查力度,筑牢疫情防线。
3月20日下午,记者实地探访了州人民医院核酸检测点。看到虽然队伍排得很长,但大家十分配合工作。检测点秩序井然,市民自觉佩戴口罩,排队间隔一米左右。
现场还有防疫工作人员不停地提醒:“请大家打开贵州健康码,戴好口罩,前后间隔一米,不要插队也不要聊天。”
记者发现,州医院核酸检测点分为绿码区和黄码以及异常码区,每列队伍都设有防疫人员和保安现场维护秩序,实时提醒市民严格遵守防疫规定。
从流程上严格把控,扫码登记、缴费,在机器上一分钟即可操作完成;然后是条码打印,咽拭子采集,方便快捷。
从布局上严防死守,医院搭设帐篷、设置通道,条条捋顺。从预检分诊开始,到各个关口,将绿码区和黄码以及异常码区采集群众严格分开;在医务人员引导下,待采群众全程按照一米线距离排队,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保障检测的秩序和群众安全。
从细节处贴心服务,现场还设置有人工登记区,凡市民有使用老人机、手机没电、无微信、无手机等问题,均可向工作人员求助解决。
在绿码区检测点,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刚做完核酸检测的市民杨先生。他笑着告诉记者:“你别看队伍长,特殊时期,大家都很自觉,严格执行防疫规定,脚踩一米线,等起来其实也很快,按规矩办事,我们都能理解。”
“每天都有18至22人左右的医务人员负责核酸检测,这段时间,日采集量均在1000到1500人次左右。为了让大家少等一会儿,我们一刻也不敢休息。”一次次完成“稳、准、快”的采样操作,采样医生张庭静脱下防护服时,手臂已僵硬得抬不起来。
随着核酸采集量的增加,州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内一片繁忙。
核酸检测到底要怎么做?具体经过哪些环节?记者随即来到州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外,在玻璃门外观察了解核酸检测的部分过程。
据了解,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试剂准备区,工作人员会对样本进行一一核对,再送到标本制备室,等待检验。核酸的提取以及扩增管的加样是在标本制备区进行,标本加样完成后,通过传递窗,往第三个区域基因扩增区进行传递。扩增完之后,标本结果的审核以及结果的发放就在基因扩增区里进行。
“从样本送进来,到检测出结果大概需要六个小时的时间,而这期间,检验人员需要一直在实验室里,随时观察实验进度。为了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大家都是24小时轮班。”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杨宗桥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正是这么一群争分夺秒抢时间,不管多累也不抱怨的“白衣天使”,才为市民撑起了遮风挡雨“守护伞”。
据悉,我州共有核酸检测实验室42个,其中疾控机构17家、医疗机构23家、城市检测基地1家,移动P2+实验室1个,现有条件下的单日最大检测能力达到32860人份。
州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加大核酸筛查力度,对阻断病毒隐匿传播链条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州储备了核酸检测采样人员4800人,同时联合黔东南职业技术学院对医学类教职工和在校医学类学生进行培训,储备了共计3016人的核酸采样辅助和信息录入人员队伍。他们经过层层培训考核,已经是一支素质过硬、技能全面的队伍,能迅速集结,随时备战。”(记者 陈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