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锦屏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抓手,将国防教育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校园教育、文化传承与志愿服务中,形成了“文明实践搭台,国防教育唱戏”的生动局面,为培育全民爱国拥军意识、筑牢国家安全防线注入强劲动力。
国防教育润童心,播撒红色火种。
锦屏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动国防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度融合。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人武部、教育部门常态化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理论+实践”双轨并行模式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在锦屏中学举办的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活动中,退伍老兵以亲身经历讲述红色故事,军事教官现场演示军体拳、队列训练,并组织学生参与队列训练,将抽象的国家安全观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体验教育,此外,依托龙大道故居、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锦屏县开展“童心向党”“红色故事分享会”、微长征研学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在沉浸式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报国之志。
红色基因鲜活化,厚植爱国情怀。
锦屏县充分发挥革命老区资源优势,将国防教育嵌入“文化润心”工程。一方面,挖掘本地红色历史,通过“理论宣传二人讲”队伍、锦屏县红色文化小小讲解员,将国防理论与革命传统结合,让群众在聆听龙大道、龙云等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中主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另一方面,创新融合民族文化与国防元素,在侗年、苗年等传统节日中,通过山歌传唱、非遗展演(如隆里花脸龙、侗族刺绣)等形式,潜移默化传递爱国拥军理念,增强群众文化自信与国防认同。
军民共建促发展,凝聚全民共识。
锦屏县以“双拥”工作为纽带,构建军地协作的国防教育网络。通过联合团县委、人武部等部门开展“小杉木成长加油站”冬夏令营活动,将政策宣讲、军事训练等内容覆盖青少年、家长及基层干部三类群体。例如,面向学生及学生家长普及国防知识,推动构建家校共育机制;同时,通过“合约食堂”“积分超市”等文明实践创新载体,将国防教育纳入乡风文明评比体系,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志愿服务强赋能,拓展教育覆盖面。
锦屏县整合志愿服务力量,打造国防教育“移动课堂”。广泛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乡村开展“文明出行”“保护母亲河”等志愿服务活动,并同步宣传国防安全知识;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组建“护学岗”志愿服务队,在校园周边开展治安巡逻的同时,嵌入反欺凌、应急逃生等国防安全实践教育,此外,依托“飞山论典”“堂皇歌会”等文明实践平台,邀请退伍军人、先进典型讲述国防故事,让国防教育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增强群众参与感。通过“文明实践+国防教育”的深度融合,锦屏县实现了国防意识从“小众”到“大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践行”的转变。2024年以来,全县开展国防主题宣讲、相关实践活动一百余场,惠及学生和群众3万余人次,涌现出“新时代好少年”“最美少年”等先进典型。未来,锦屏县将继续深化军地协同机制,推动国防教育进家庭、进社区、进乡村,构建“全域覆盖、全员参与”的国防教育新格局,为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贡献“锦屏力量”。(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