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政府、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天柱县渡马镇坚持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民生工程来抓,通过建好用好“合约食堂”、家风学堂 、爱心学堂 “三堂”文明实践阵地,为未成年人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创新“合约食堂”,为孩子成长“筑巢”。渡马镇紧跟时代步伐,深挖“合约食堂”潜力,通过组织青少年到“合约食堂”集中就餐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同时,在“合约食堂”为青少年开设道德讲堂,开展青春自护、防溺水等宣传活动80余次,覆盖未成年人700余人次。此外,利用“合约食堂”打造功夫研学基地,主打“农耕体验、自然教育、军事训练、功夫体验”四大精品实践课程,从侗家功夫传承人当中选配研学导师,引导青少年参与功夫研学,增强体魄的同时也为侗家功夫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目前,在“合约食堂”参与功夫研学人数达600余人次,有效守护未成年人茁壮成长。“合约食堂”经验入选全省基层治理经典案例,入选全国文明村镇巡礼展示案例。
打造“家风学堂”,给孩子心灵“铸魂”。渡马镇充分利用家祠这个好地方,在假期开办“家风学堂”,组建由社会学者、老党员、老干部等30余人组成的“家风讲师团”,重点围绕家风家训传承、国学经典、优秀民族文化传习、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对学生开展交流讲授,让好家风滋润孩子们的心田。2024年,渡马镇举办了2期“家风学堂”,200余名学生及家长参加,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点赞好评,并被纳入全州文明实践现场观摩。同时,依托家祠文化开展家族祭祖奖学活动,2024年筹集思源奖学金23万余元,奖励优秀学子72名,发放奖学金9.5万元,进一步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搭建“爱心学堂”,帮孩子追逐梦想。如何解决青少年、困境儿童没人陪、没人教的难题,渡马镇搭建起未成年人成长的好平台。在龙盘村建设“童伴之家”,动员关工委、妇女、爱心群众等申报“童伴妈妈”,做未成年人的倾听人、知心人和“监护人”,建立有陪伴、有家、有爱的“幸福港湾”。其中,龙盘村“童伴妈妈”杨菊仙荣获贵州省2023年度“好妈妈”荣誉称号。2024年,渡马镇进一步深化拓展“童伴之家”的内容及形式,建设“爱心学堂”,发动学校教师、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政法干警、大学生等群体加入“爱心学堂”志愿服务队伍,对青少年 开展课后辅导,对困难学生、厌学、有心理障碍等学生开展“一对一”上门走访,及时掌握他们存在的困难和诉求,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心里疏导、给予关爱帮扶等。目前,开展走访帮教23人次,为青少年送去慰问物资1.2万元。(熊小俊 杨承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