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平县水口镇的连绵青山间,层层叠叠的茶园如绿色的阶梯,铺展成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这片孕育希望的“绿色银行”背后,离不开一位被茶农亲切称为“领路人”的茶人——黔东南州劳动模范、水口镇智珍茶叶加工厂负责人杨光智。16年来,他完成了从高考落榜生到全省制茶冠军的蜕变,从220亩荒山的开拓者到带动千亩茶园发展的带头人,用坚韧与智慧炒制出沁人心脾的“致富叶”。
每年春茶季,智珍茶叶加工厂内机器轰鸣,茶香四溢,一派蓬勃景象。这欣欣向荣的局面,源于杨光智16年如一日的奋斗。2009年,不甘贫困的他毅然承包村里220亩集体荒山开辟茶园。面对资金短缺,他套种花生、大豆以短养长;为攻克技术难关,他远赴浙江拜师学艺,硬是啃下了种茶制茶的“硬骨头”。
回想起创业初期的艰辛,杨光智感慨道:“刚开始面对荒山也曾发愁,但一想到能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挣钱,就咬牙坚持下来。从最初的220亩发展到如今的4500亩,我们一步步把茶产业做大,让更多人受益。”
潜心钻研让杨光智屡创佳绩:2021年他在贵州省古树绿茶加工技能大赛中勇夺一等奖,成为黔东南州在该赛项的首位省级冠军,还先后荣获州县制茶奖项十余项。更可贵的是,他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邻。在炒茶车间里,常能看到他手把手教工人们掌握“滚、抖、翻、炒”要领,强调“手要感温、眼要观色、鼻要闻香、舌要试味”。十余年来,他累计参与举办技能培训40余场,使1000多名村民掌握了种茶、制茶技术。
杨光智说:“制茶没有捷径,每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我多教一点,乡亲们的茶叶就能多卖一份好价钱,这比自己获奖更令人欣慰。”
如今,杨光智的茶园已扩展至近800亩,加工厂拥有60多套先进设备,年产值达600万元,带动400多户农户参与茶产业发展,茶农亩均产值从不足1000元跃升至4000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他所带领的茶叶远销浙江、山东等地,2025年明前茶单季产值突破300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水口镇投产茶园面积已达10000亩,成为名副其实的“茶叶大镇”。
杨光智说:“州劳动模范的荣誉不是终点,下一步我们要开发夏茶秋茶,推进茶文旅融合,让这片绿叶释放更大能量,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从荒山披绿到茶香四溢,杨光智用16年坚守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这片生机盎然的茶园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姚强 申黎 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