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啊!帮我看看上个月的积分够不够兑换一包洗衣粉?”……走进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平庄镇路溪河村的“道德积分超市”,只见货架上明码标“分”的洗衣粉、洗洁精、纸巾、米、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被整齐摆放着。每到次月初,这里都会迎来热闹非凡的兑换时刻,村民们有序排着队,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

据了解,这个看似普通的“超市”,不进行现金交易,只凭借“积分”兑换,已成为平庄镇路溪河村推动乡村治理、培育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
为确保积分制度公平、可持续运行,路溪河村坚持“机制先行”,成立了由支部书记、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的“道德积分超市”建设管理小组和积分评定小组,并指定专人担任“超市管理员”。同时,制定了详尽的《“道德积分超市”管理运行办法》,对积分超市的管理标准、积分内容、兑换流程、公示制度等进行了统一规范。

“我们采用日常记录和按月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评定积分,明确将遵纪守法、热心公益、支持发展、移风易俗、弘扬美德、维护环境卫生等8大类16项文明行为纳入积分奖励范围,在60分基础分上对应给予加分。同时,也对家庭卫生脏乱差、邻里不和、高价彩礼等进行相应扣分,对于参与赌博等违法行为则实行‘一票否决’,积分全部清零。”路溪河村党支部书记杨继和介绍道。
“可别小看这个积分超市,现在它在村里可受欢迎了!”刚用积分兑换了物品的毛奎花大姐兴奋地说,“通过文明行为换取积分,攒下的积分还能换日用品,既得实惠,又挣口碑。”

“道德积分超市”的价值,远不止于物资兑换。杨继和继续说道:“每月的积分评定结果,不仅是兑换物品的标准,也是我们年终评选‘道德家庭’‘文明户’和‘各级好人’等的重要参考。”此外,年度考评为“三星道德家庭”,还可享受村级养老、集体建房、就业参军、技能培训及各项补助政策等方面的优先安排,并享有平庄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信贷审批和贷款级别升级上的优惠政策。这种正向激励,真正实现了让道德增值、让善行有价。
同时,路溪河村还不断深化积分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有效融合,将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文化活动等志愿服务与“积分超市”紧密结合在一起,鼓励更多的党员群众参与村容村貌整治、抵制陈规陋习、参与志愿服务和村级社会治理工作中。

据统计,自积分制推行以来,路溪河村累计开展积分兑换23次,组织相关志愿服务活动260余场次,参与村民超过2000人次,评选“道德家庭”“卫生家庭示范户”等86户,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显著提高。“邻里纠纷少了,互助友爱的现象多了;村里脏乱少了,维护环境卫生的多了;打牌闲聊的少了,参与志愿服务和文化活动的多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谈及变化大家深有感悟。
目前,平庄镇下辖的6个村均已建成“道德积分超市”,累计兑换物品价值近11万元。小小的“积分超市”已成为激活基层治理的重要纽带,将广大村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他们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建设者”。

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化新风。近年来,平庄镇持续巩固全省文明乡镇成果,坚持以基层治理创新为抓手,积极探索“德治”与“自治”相结合的新路径,通过“道德积分超市”“合约食堂”等一系列举措,引导广大群众共同绘就民居美、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持久而深厚的文明活力与内生动力。(邹磊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