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县下江镇:建设四好农村路 乡村振兴迈大步
时间:2025-10-17 10:05:12    来源:黔东南文明网    

  道路宽阔平整,沿线绿树成荫,村容整洁美观……行走在从江县下江镇的乡村道路上,昔日“漫天灰尘、坑洼不平”的旧貌已全新改变,一幅“畅通、整洁、秀美”的乡村新图景正在眼前徐徐展开。

  “我在微信群里一呼吁,大家都积极报名参与修建村里便道,有的连夜清理路基,有的全家老少上阵!前不久,秋收刚告一段落,大家对这条刚修好的变道赞不绝口,有垃圾都会主动清扫!真正成为大家的‘连心路’了!”勤龙村党支部书记陆显昌一边查看便道修建情况,一边欣慰地分享道。

  这番景象,折射出下江镇近年来以系统治理为抓手,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养、多元融合”的创新实践,紧扣“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总目标,全力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让下江镇各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到畅、由畅到美。

  党建领路,从“难途”到“蓝图”。紧扣“建好”目标,下江镇坚持党建引领,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发动,建强堡垒。镇党委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建立“双组长”推进机制,将支部建在项目上,让党旗飘扬在工地上。党员带动,发挥作用。建立28支党员先锋队,驻村工作队带头参与路线规划、征地协调、质量监督等工作,成功化解道路建设中的矛盾纠纷,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机制推动,凝聚合力。实行“支部+小组+党员”三级联动机制,今年以来,各村共推动约22.5公里的各级农村路硬化及修建,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在特定环境下转化为公路建设的发展优势。

  群众筑路,从“旁观”到“参与”。下江镇围绕“管好”要求,创新工作机制,激发主人翁意识,让人人有“我家路,我来修”主人翁意识。通过宣传,发动意识。巧妙运用鼓楼议事会、院坝会、微信群等创新“共商共建共营”机制,听民意惠民智,用“道路通、百业兴”道理打动群众,转变“等靠要”思想,这一意识在今年“6.24”洪灾后得到生动体现,群众自发投入道路清淤、边沟疏通等应急抢修工作。自愿带动,汇聚力量。组织村民自愿投工投劳800余人次,成立“道路管家”志愿服务队,开展日常巡查保洁,形成“我的路,我来管”的生动局面。并且,在灾后特殊时期里,在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号召下,第一时间理路面塌方、修复受损设施,协助完成灾后人居环境重建项目。制度保障,巩固成果。在各村“一事一议”机制中,将“群众参与护路”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村民在道路管护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截至目前,今年共开展有关道路事宜会议70余场次,并在鼓楼议事会中设立“道路议事会”议题,不定期商议解决道路管护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治理新格局,让群众参与道路管护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

  合理养路,从“畅通”到“美畅”。聚焦“护好、运营好”目标,下江镇构建长效管养机制,杜绝修后“无人管、无人护”局面。推行网格管理。每村划分养护网格,配备护路员,明确管养标准,若出现问题及时上报村委或提会到鼓楼议事等会议中,真正达到“村民事、村民定”实际效果。推行专业养护。组建专业养护队伍,配备必要养护设备,实行每月定期巡查、每季度集中维护工作机制,确保道路优良率达标。推行多元投入。建立“财政补助+村集体投入+社会支持”多元筹资机制,按照比例分配于大型维修、日常养护、专项资金等,既增强了养护力量,又带动了群众增收,最终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养护新格局。

  抢抓机遇,大力建设。下江镇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实现农村公路从“通”到“畅”再到“美”的跨越式发展。

  接下来,下江镇将持续深化“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工作机制,让条条公路成为产业发展的致富路、生态宜居的景观路、民生幸福的连心路!(刘义华

  1. 上一篇:榕江县车民街道: “三字诀”书写社区治理“暖心答卷”
  2. 下一篇:剑河岑松:巫门村的美丽“逆袭”
责任编辑:潘欣晨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