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溪流绕村蜿蜒,整洁的道路串联起座座庭院,绿树掩映下的村庄宁静和谐……走进天柱县石洞镇,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铺展。

自2025年贵州省全面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以来,石洞镇紧扣目标,聚焦人居环境短板,以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残垣断壁、改厕、改圈、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为重点,推动乡村由“外在美”向“内涵美”蜕变。
聚焦难点清障,村容村貌焕新颜
乡村之美,首在环境。
入秋以来,石洞镇摆洞村绿树成荫、碧水绕村,年初却是另一番景象。村民大会上,大家纷纷反映道路边沟垃圾遍布,意见颇大。
摆洞村的难题,亦是全镇的共性问题。

石洞镇依托黔东南州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以摆洞村为试点,结合“两清两改两治理”目标,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阵地作用,以“先清障、再改造、后治理”为路径,整合镇村干部、党员群众、公益性岗位人员等力量,组建“美丽乡村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河道清理、边沟整治、残垣断壁拆除等专项行动。
“以前边沟垃圾堆积,现在专人清理,家家户户也自觉了,住着舒心!”摆洞村村民龙芳笑着说。

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清理乱堆乱放200余处、拆除废弃圈舍30间,整治沟渠12公里,清运垃圾80余吨,村寨面貌焕然一新。
补齐设施短板,提升人居幸福感
乡村之美,重在宜居。
“过去厕所蚊蝇滋生,现在政府帮我们改建了卫生厕所,干净又方便。”汉寨村村民刘荣福感慨道。

今年,石洞镇将“厕所革命”作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举措,结合原行政村(小村)划分为31个网格,采取“政府引导+农户参与”模式,重点推进无厕户、旱厕户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户厕改造334户,农村卫生条件和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除了厕所革命,石洞镇在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上也下足功夫。
“以前生活污水随手倒,家门口水沟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下腾村村民刘光玖说。

今年以来,石洞镇将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列为头号民生实事,总投资超108万元,在下腾村、石洞村、槐寨村新建及改造排污沟1000余米,埋设网管3600余米,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3个,惠及1000余户群众。
“再也不用乱倒污水了,家门口沟渠干净了,异味也没了,住着更安逸。”刘光玖欣喜地说。

激发群众参与,共治共享树新风
乡村之美,贵在风尚。
“环境要持久美,党员干部就得起带头作用,必须做到房前屋后没有乱堆乱放,没有私搭乱建,门口没有污水横流,从而带动群众从‘站着看’变为‘主动干’。”石洞镇党委副书记龙钤表示。
今年以来,石洞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发力点,把提升镇村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作为组织村民、发动村民、破除传统陋习的突破口。通过院坝会、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宣传,推行“门前三包”和“积分制”管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可获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极大调动了积极性。

“现在谁家卫生差,自己都觉得丢面子,大家都在比谁家院子更整洁。”汉寨村村民刘湘说
此外,石洞镇还开展“星级文明户”“优秀保洁员”等评选活动,通过榜样带动,推动形成“人人爱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新风尚。截至目前,全镇已评选出示范户11户、先进个人5人,营造了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如今,石洞镇依托“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不仅实现了村庄“颜值”提升,更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绿水青山间,百姓安居乐业,一幅“村美、人和、业兴”的新图景正在天柱大地上生动呈现。(王胜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