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大十字街道市府社区党委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创新“党建 + 民生服务”模式,聚焦“一老一小”及特殊群体,打造“好孝心康养小院”,着力构建“15分钟幸福生活圈”,让社区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港湾”。
“党建+资源整合”,构建便民服务矩阵。市府社区党委主动打破资源壁垒,以“强组织、增收入、夯基础、促发展”为目标,立足本地优势,盘活闲置资产,将闲置老办公楼改造为上下3层、总面积200平方米的“好孝心康养小院”,一层设社区食堂、二三层为涵盖图书阅览、棋牌娱乐的多功能活动室,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实现“一餐一饭”与“文化娱乐”无缝衔接,持续拓宽增收渠道,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逐步整合多方资源,联动辖区商超提供食材直供、争取企业捐赠及政策支持降低食堂运营成本,组建由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共5人构成的“膳食委员会”,建立“每周收集意见—3日内调整菜单—及时反馈结果”闭环机制,食堂服务满意度达100%。截至目前,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党建+精准服务”,满足多元民生诉求。社区党委围绕居民需求配置服务资源,推出个性化精准服务举措。针对不同年龄层段的老人予以补贴,60岁以上老人每餐补贴4元,80岁以上老人每餐补贴6元;同时每日提供10份免费餐食保障低保、特困人群;针对如孤寡老人等行动不便的人群开展送餐上门,并常态化开展健康服务。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健康义诊12场、营养讲座3场、养生操教学15场,覆盖居民超3200人次,累计提供免费餐食50余份。
“党建+共建共享”,激活基层治理活力。市府社区党委以党员服务为纽带,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氛围。依托“双报到”工作机制,联合医师党员、教师党员、社区党员组建3支志愿服务队伍,每月定期开展义诊与健康科普、课后托管服务与社区日常协调服务;社区建立特殊人群动态台账,以实时掌握其动态情况,通过设立专项救助基金,为特殊家庭发放米、面、油等慰问物资。通过“党建 + 民生服务”模式,市社区成功推动“生人小区”向“熟人小区”转型,逐步实现基层治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截至目前,共计开展服务5次,注入救助金0.3万元。(陆云霞 刘应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