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交通治理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施秉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主动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践行科技兴警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启用无人机空中巡查执法系统,开启了“科技赋能、智慧治理”的交通管理新征程,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生动实践。
创新驱动 构建科技执法新体系
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研、科学谋划,引入搭载4K超高清摄像、5G实时数据传输、智能语音识别与喊话等先进技术的专业警用无人机,并选拔业务骨干组建专业化无人机执法团队。针对城区主次干道、校园周边、繁华商圈以及乡村重点路段等交通管理难点区域,开展常态化、精细化的空中巡查工作。凭借其独特的高空视角优势,能够轻松跨越地理障碍,实现对复杂路况和隐蔽区域的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彻底消除传统巡查模式下的视野盲区,在巡查效率上得以提升,让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动态监测 筑牢事故预防防线
无人机巡查不仅是交通违法的“终结者”,更是交通事故的“预警员”。通过高频次空中巡查,可对辖区道路隐患进行动态监测:针对临水临崖路段的防护栏破损、急弯处警示标志缺失等潜在风险,能快速采集高清影像,及时收集反馈;在雨雾等恶劣天气下,搭载的热成像设备可穿透能见度低的环境,实时监测路面湿滑、积水情况,并通过喊话系统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提前发现道路施工区域的警示设置不到位、车辆排队过长等问题,第一时间引导车辆绕行,避免因通行不畅引发追尾、剐蹭等事故。
施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警员王警官介绍:“我们聚焦城区步行街、舞阳河路、街心花园、十字街等主要路段、城乡结合部乡村公路、学校周边三大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治理。以往人工巡查半天仅能处置十几起违停,现在无人机仅需几分钟就能完成全面巡查;在地形复杂、监控薄弱的乡村公路,无人机从高空俯瞰,能精准捕捉各类隐蔽的交通违法行为;学校上下学高峰期,无人机通过空中喊话进行交通疏导,相比地面人工劝导,效率大幅提升,有效保障了师生及家长的出行安全。更重要的是,通过无人机对校园周边路况的实时监测,能够提前发现并消除可能引发交通事故的隐患。”
智慧联动 打造高效执法闭环
在执法过程中,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的智慧执法体系。作为“空中哨兵”,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视角独特的优势,快速飞抵地面执法难以触及的区域,通过4K高清摄像头实时采集路面交通动态,运用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精准定位违停车辆、行人横穿马路、驾乘摩托车未佩戴安全头盔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一旦发现违法情况,可立即通过智能语音喊话系统,以清晰、规范的警示语音进行实时劝导,如“该区域禁止停车,请立即驶离,以免造成交通拥堵”“行人过马路请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为了您的生命安全,骑乘摩托车请务必规范佩戴安全头盔”等。对于经多次喊话仍拒不配合整改,或涉嫌酒驾、无证驾驶、车辆逾期未年检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持续锁定目标,将高清影像、视频证据等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地面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违法信息,迅速调度附近路面交警赶赴现场,实现精准高效处置,形成了“空中发现、实时喊话、精准处置”的全链条闭环执法模式。
数据印证 彰显治理显著成效
自无人机执法系统投入使用以来,施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已累计劝导纠正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20余起,拍摄固定违法证据30余起,辖区重点路段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较之前显著下降。
“无人机执法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极大地改善了执法环境。以前现场劝导容易引发冲突,现在通过无人机提前喊话提醒,大多数当事人都会主动纠正违法行为,执法冲突明显减少。而且遇到突发交通事故,无人机能够第一时间传回现场画面,我们在赶赴途中就能全面了解事故情况,提前做好处置准备,相比以往处置效率提升了很多,道路拥堵时间也大幅缩短。”一线交警深有感触。
深化应用 擘画智慧交管蓝图
接下来,施秉公安交警将以此无人机执法系统的成功应用为契机,持续深化科技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一方面,不断优化无人机巡查路线和频次,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识别交通管理薄弱环节和违法行为高发时段,实现巡查工作的智能化、科学化;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空中监控 + 地面管控”的协同联动机制,推动多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的交通治理新格局;共同营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为建设平安施秉、智慧施秉贡献交警力量。(李天天 吴传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