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县:文明乡风润心田 乡村振兴焕新颜
时间:2024-04-23 10:34:00    来源:黔东南文明网    

  近年来锦屏县以文明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培育新农民、新市民、营造新环境、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全面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一幅乡村文明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歌劝和 推进基层治理

  “今日来唱劝和歌,全家老少得安宁。有事摆开说明白,莫把烦恼记在心。我先起头大家唱,家和万事兴……”在隆里乡华寨村,村民通过以歌劝和让纠纷不发芽。

  华寨村村民日常喜欢唱歌也擅唱民歌,根据这一优势,村“两委”创新方式方法,组建民歌劝和志愿服务队,用唱和的方式调解纠纷,让纠纷解决在一线、化解在基层,有效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除了“唱劝和歌”外,这支队伍通过“送劝和匾”“吃劝和饭”等接地气的基层治理模式,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培育“家庭和美、邻里和谐”的农村建设新风尚。

特色长廊 铸牢法治基石

  “我经常在长廊休息聊天,一抬头就看见法律法规知识,而且配以漫画卡通,内容通俗易懂,我感觉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有温度的守护。我们村里也经常在这播放法治电影、开展普法讲座,有时普法志愿者演绎法治情景剧,我都学到了好多法律知识。”敦寨镇雷屯村村民朱允强讲道。

  风雨长廊是村民日常聊天、休憩的重要场所,雷屯村因地制宜,在长廊中融入家庭、邻里、未成年人保护、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多个方面法治元素,打造了法治文化长廊。雷屯村创新宣传载体,将法治“新课堂”搬进村民身边,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地学习法律知识,提升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为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国家建设铸牢法治基石。

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

  “以前村里办事,大伙都是拿三斤米一斤肉,因为折现不方便,后来通过召开寨老协商会,大家就把红喜礼金定在12元,白喜定在20元。家家户户平均每年送礼费用在200块左右,大家不用为人情负担发愁。”大同乡章山村村支书欧开盛乐呵呵地介绍道。

  为进一步加大对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治理力度,大同乡以文明实践为载体,组织开展章山堂皇歌会,积极鼓励民歌文艺爱好者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移风易俗内容编排到民歌中,创作出与时俱进、生动反映群众精神面貌的优良作品,倡导文明节俭新风尚。同时通过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发放抵制滥办酒席倡议书、制作公益短视频等方式,推进婚丧习俗改革,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引导群众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

家风传承 引领乡风文明

  走进平略镇平鰲村,村庄干净整洁,道路宽敞平坦,垃圾投放有序。村民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主动打扫村寨公共区域卫生,使得平鳌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卫生村寨。

  平鰲村不仅注重村容村貌“面子”的维护,更注重家风家教“里子”的传承。“敬老尊贤 老少和睦,同心同德 守望相助”家风家训在家家户户门前都能看见。为持续深化家风家教建设,平鰲村组织开展“晒家风传美德”“家风文化进家庭”等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展示、讲述传承家风的优秀典型事例,引导村民树立优良家风。此外平鰲村将“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孝老爱亲、移风易俗、诚信文明等内容融入文化墙,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家风文化熏陶,以家风淳民风,以家风化社风,不断助推乡风文明建设。(龙琴琴 张健)

  1. 上一篇:凯里市炉山镇:四字诀“约”出文明新风尚
  2. 下一篇:凯里市洗马河街道:小小农家书屋引领文明新风尚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