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省外就业服务点多、面广、量大,服务跟进难问题,近年来,我州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管理+市场专业运营”的“双轮驱动”服务模式,政府与市场相互结合补充破解省外就业服务困局,推动全州劳务协作工作落到实处、上台阶。
政府主导强管理。按照“省级总站+市级分站+县级工作站”三级联动原则,推进驻外劳务协作站点体系建设。建立驻外劳务协作站管理机制,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职责、统一任务的“五统一”建站标准,推进落实党建引领好、资源融合好、联动协作好、数据赋能好、服务保障好的“五好”工作目标,确保规范高效运行。州县选派21名工作人员长期驻站工作,工作经费由财政保障并通过就业补助资金购买社会服务方式作补充,与驻地人社部门协商获取无偿提供场所建阵地,在人财物上给予全面保障。强化过程管理监督,定期调度、督导、通报驻外劳务站运作情况,亮成绩找差距,通过“比学赶超”推动作用发挥。截至目前,全州在省外建立劳务协作站42个,构建形成“1个省级总站+3个市州分站+38个县级工作站”的驻外劳务协作站服务体系。
市场助力优服务。充分发挥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信息收集、市场运作、对接企业、岗位匹配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引导形成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人力资源公司、零工市场、零工驿站等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村劳动力精准收集、筛选、推荐针对性强、适配度高的岗位信息,并在“粤就业”“苗侗就业通”就业小程序、黔籍老乡群等平台发布,实现务工群众从“有岗可选”到“优岗首选”。充分发挥劳务带头人、创业成功人士等“蜂王”“头雁”的作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精准寻找采收类务工信息,通过亲带亲、友带友、邻带邻等方式带动外出务工。目前,全州累计建立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51个,零工市场、驿站186个;今年来通过各类渠道收集发布企业用工信息11万余条。
政企协作增效能。加强与广东佛山、浙江杭州等劳务输出集中地开展劳务协作,加快推进“驻外劳务协作工作站+劳务就业基地+企业+劳务带头人”的“政府+市场”省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派驻省外劳务协作站政府部门人员加强与驻地政府及部门沟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积极争取劳务协作地政策资源支持,购买第三方服务机构发挥信息收集、市场运作、联系企业、岗位匹配等专业服务优势,政府与市场优势互补,“政府+市场”双轮驱动促进用工求职资源有效配置。创新协作模式,围绕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协同驻地人力资源机构、企业及州内资源,推行“政府购买+市场运营”,采取“订单式”“定岗式”开展技能提升专项行动,帮助省外务工人员稳岗就业。2024年以来,建立黔籍务工群众就业信息台账35万人次,提供转岗就业服务10.16万人次、帮助维权1486人次。 (唐锦高 龙静 龙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