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丰富氛围浓 特色鲜明迎客来—— 黔东南建设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成效综述
时间:2023-02-28 10:43:58    来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黔东南文明网    

  黔东南的歌舞是多彩贵州中最绚烂的色彩。在每次贵州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黔东南的歌舞总迎来一阵阵喝彩声;在贵州省运动会,黔东南的歌舞绚丽登场,赢得一致好评;在火出圈外的黔东南“村BA”中,黔东南的歌舞更是点燃全场氛围。

  黔东南的歌舞为黔东南圈粉无数,这些歌舞吸引了中外游客纷至沓来,他们惊叹,他们惊奇,他们由衷地说,要提高幸福指数就到黔东南。

  黔东南的歌舞仅仅是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黔东南既立足高远,又脚踏实地。

  黔东南将建设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纳入《黔东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中提出:“以建设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载体,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着力构建科学有效、氛围浓厚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成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同时纳入《黔东南州城乡建设规划》,规划提出:“以历史保护和文化传承为内涵,突出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特征,建立以世界原生态民族文化遗产地为品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为龙头,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特色街区、民族村寨、传统村落等为补充,历史性景点和文物古迹为节点的泛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还纳入《黔东南州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指出:“大力推进黔东南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州工作,推动自然生态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有机结合。”

  在立法保护层面,我州先后颁布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等10余部民族自治地方性法规,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身上穿的是非遗、嘴上吃的是非遗,在黔东南非遗保护氛围浓厚。由政府主导举办一系列大型活动,推动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全州各族人民自觉参与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保护传承。肇兴“世外桃源·人间样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民俗宣传展示活动、“非遗过大年·元宵喜乐会”2022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贵州云匠“村晚”系列活动,2022年“水韵贵州”中国施秉独木龙舟节暨“佛黔文化旅游周”、非遗文创设计大赛、“乐享非遗迎新春”抖音直播暨非遗研学互动体验线上线下系列活动,2022年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赛、第五届苗族民歌百村歌唱大赛、第三届传统戏剧展演活动和2022黔东南州银饰刺绣博览会等活动的举办,促进了非遗项目的区域性整体保护。

  在我州节日得到保护,非遗得到传承。积极鼓励指导群众开展民族传统节庆,通过“公助民筹、民办公助”以及社会支持等方式,大力扶持、引导和鼓励民间办好民俗节日,让广大人民群众自己过节,自己组织或主动参与到节日节庆各种活动,如苗年、侗年、壮年、水族卯节、侗族萨玛节等影响力较大的民族节庆活动都由民间自办组织,积极推动了民族民间文化得到广泛、可靠、长久、可持续的保护和传承发展。

  非遗保护并非把非遗圈起来放进博物馆。为了多渠道多方式宣传助力实验区非遗传承,推动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广泛宣传,我州组织苗绣、苗族织锦技艺、泥塑(苗族泥哨)、苗族剪纸、思州石砚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酸汤鱼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参加2022年中国施秉独木龙舟节暨“佛黔文化旅游周”非遗展示展演,通过举办“佛黔文化旅游周”活动,黔东南州文化传统资源挖掘情况得到了中央CCTV13新闻频道的报道宣传。剑河苗族飞歌组合参加2022武陵山原生民歌大赛,与来自贵州、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五省市13支原生民歌组合同堂竞艺,并斩获大赛二等奖。

  非遗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西江苗寨、镇远古城、丹寨万达非遗小镇、肇兴非遗旅游小镇等特色景区引进非遗传承人及地方特色非遗项目进驻,探索出一条“以非遗小镇为引领,以非遗展示馆为骨干,以村落非遗传习基地为支撑”的非遗传习基地建设模式。

  2020年黔东南侗族非遗深度体验游入选全国12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充分发挥了非遗旅游的独特优势,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注入新的内生动力。“十三五”期间,实验区累计接待游客4.83亿人次,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00.55亿元,其中,非遗旅游占比50%以上,非遗已成为实验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优势。(记者 王道东)

  1. 上一篇:绘就美丽和谐乡村新画卷——黔东南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笔
  2. 下一篇:广袤沃野谱新篇—— 我州推进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创建工作纪实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