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如何让长者在家门口安享幸福晚年,成为一道重要的民生考题。近年来,我州积极申报并实施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聚焦老年人“身边、床边、周边”的难题,以一系列扎实举措,探索出一条具有黔东南特色的居家社区养老新路径,让“养老”变“享老”的愿景照进现实。
高位推动,织密养老服务“保障网”。将提升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州、县两级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项目“一盘棋”推进;组织专业力量,深入全州各乡镇(街道),对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进行全方位能力评估,建立“一人一档”动态数据库,为精准服务奠定基石;出台项目实施方案、资金管理细则与服务规范标准,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每一项服务都有标可依。
双轮驱动,打通养老服务“全链条”。以“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与“居家上门服务”为两大抓手,双轮驱动,精准发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把“专业机构”搬回家,针对失能老年人家庭,“一户一策”进行适老化与智能化改造,为老人家中安装卫生间扶手、淋浴椅、防滑地垫、起身扶手等,降低跌倒风险,让日常起居更安全,配备智能床垫、紧急呼叫器、门磁感应、烟雾报警器等设备,24小时监测老人生命体征和活动数据,异常情况即时报警,平台与家属同步响应,为老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网”;居家上门服务让“专业照护”送上门,依托专业养老服务团队,将专业的照护服务精准送达老人床边。“菜单式”服务按需选,根据老人评估结果,量身定制包含生活照料(助浴、助洁、助行)、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在内的个性化服务套餐。
结合实际,探索民族地区养老服务“新路径”。融入地方特色,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民族语+普通话”双轨慰藉,鼓励本地懂苗、侗等少数民族语言的社工和护理员上门服务,用乡音乡情与老人沟通,开展精神慰藉,有效化解了语言与文化隔阂。“智慧平台+互助养老”深度融合,建设州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线上调度指挥,线下服务落地。同时,积极推广“邻里互助”“时间银行”等模式,鼓励低龄健康老人、志愿者服务高龄困难老人,营造了“侗寨苗乡一家亲”的浓厚敬老氛围。
截至目前,全州已累计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937张,累计提供上门服务6102人次,项目覆盖16个县(市),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黔东南州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提升行动为新的起点,持续巩固项目成果,不断探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将黔东南打造成为养老服务更加便捷、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幸福家园,让每一位苗乡侗寨的长者都能在熟悉的乡土中,安享最美“夕阳红”。(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林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