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立足群众需求,将理论宣讲、礼仪教化、志愿服务、全民参与、生态之美融入文明实践,以“五有”(凯里有理、凯里有礼、凯里有力、凯里有你、凯里有丽)为核心积极开展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特色活动,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擦亮“苗侗明珠·文明凯里”城市品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凯里有理:理论润心,凝聚思想共识
凯里市通过“领导示范、三级联动、形式创新、精准覆盖”的立体化宣讲模式,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实际、民族特色深度融合,让理论“声”入人心。今年以来,全市开展“理论宣传二人讲”、凯里有理—“大阁山讲堂”等各类宣传宣讲500余场,覆盖群众3万余人次。如,大十字街道将理论宣讲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睦邻市集”设置政策咨询窗口,“森林防火+文明祭祀”行动中同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实现服务化嵌入。同时,在各类文化活动中穿插孙应鳌文化等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讲,从“家风、家训、家教”等角度,引导市民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汲取文化养分。
凯里有礼:礼仪塑形,涵养文明风尚
通过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广泛实施“最美家庭评选”“合约食堂”“文明行为积分兑换”等机制,引导市民弘扬文明新风。在城区大力推进“凯里有礼”暨“斑马线文明”行动,2025年以来,机动车礼让行人率达98%以上;“文明劝导员”对随地吐痰、乱穿马路等行为进行现场纠正,今年以来累计劝导不文明行为1000余次。依托“百节之乡”的文化底蕴,将苗族、侗族传统礼仪与现代文明规范深度融合,开展贵州“村T”走秀、非遗集市等活动展示苗绣、银饰等文化符号,使传统礼仪成为市民日常行为的文化自觉。
凯里有力:志愿同行,传递城市温度
通过构建“市级总队—镇级支队—村级分队”三级志愿服务体系,注册志愿者达14.6万人,先后培育出4个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及多个省级优秀项目。近年以来,联合海信黔东南运营商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爱心联盟企业,开展“凯里有力”暨“传承红色基因·百场电影进万家”文明实践活动,通过“电影+宣传宣讲+志愿服务”三维模式,将单向观影转化为参与式文明教育。2025年来,文明实践志愿者们深入36个老旧小区开展“敲门行动”,为独居老人安装扶手、检修电路,累计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系列“凯里有力”文明实践活动,积极营造了互帮互助、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凯里有你:全民参与,激发治理活力
开通“文明凯里”微信公众号,设置“文明创建”“随手拍”“不文明曝光”等板块,今年以来累计收集市民建议800余条,其中“增设共享充电桩”“开放机关单位停车位”等23条建议已转化为民生实事。在西门街道,居民通过“居民议事会”自主协商解决了清平南路占道经营难题,将原本拥堵的“闹心路”变为整洁有序的“示范街”。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舟溪镇舟溪村,儿童志愿者手持夹子清理公共场所垃圾,接受环保实践教育。活动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通过“大手拉小手”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注入青春动能。
凯里有丽:生态赋能,扮靓城乡颜值
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纵深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在香炉山,3000余名干部群众种下樱花、桂花、桃树等观赏树种8万余株,将昔日的“光头山”变为集经济林、观赏林于一体的“花果山”,千余亩彩林景观带成为网红打卡地。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乱堆乱放2.17万处,整治残垣断壁848处,建成“微菜园”“微花园”1200余个,下司镇瓮港村更以“厕污一体化治理”模式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案例。城市精细化管理同样亮点纷呈,在永华厂公厕旁设置“停车如厕专用泊位”,在金井河沿岸打造“口袋公园”,让“城市边角料”变身“民生幸福地”。
如今的凯里,文明实践已全面融入城市治理、文化、服务等多个层面:街头巷尾,“红马甲”成为流动风景线;社区院落,“邻里互助”蔚然成风;山水之间,“生态红利”持续释放。2025年上半年,凯里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7%,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居全省前列,成功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名单。凯里市持续深化“五有”文明实践品牌建设,不断书写文明实践新篇章。(龙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