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县高酿镇开展“校地合作”促进乡村振兴新模式
时间:2025-07-21 09:00:01    来源:黔东南文明网    

  近日,天柱县高酿镇依托本身自然资源优势,特邀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前往甘洞、地良等村寨开展墙绘活动,创新摸索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以“三下乡”形式改善当地村寨文化、科技与卫生,让美育服务社会、文化滋养乡土的双向赋能实践,给高酿乡村建设增添更多亮丽色彩和人文温度。自2014年以来,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累计派出15名驻村干部到高酿镇帮扶,为该地乡村振兴注入了人才活力。

  一是让艺术色彩融合乡土元素,描绘农村新风貌。学院师生深入甘洞、地良、高酿等村寨调研,以当地自然风貌、特色产业为灵感,设计墙绘主题方案。在活动现场,大学生们头戴草帽,身着统一红马甲,带着颜料、画笔等工具,分组对各村内围墙进行创作。他们将村民辛苦劳作的身影,翠绿幽幽的山峦、激流飘荡的瀑布等元素融入画中,让原本单调的墙面“活”了起来。从勾勒轮廓到上色渲染,每一笔都饱含着学生对乡村的热爱,而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墙绘作品逐渐呈现,为各个村寨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气息。经过为期一周的墙绘活动,师生们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绘制能力的同时,让艺术赋能更深入高酿村寨,助力乡村实现“颜值”与“内涵”的双重提升。

  二是以协同共创激活村民参与,凝聚乡村新活力。此次校地合作创新性地建设“村民共绘工作坊”,打破传统设计模式,邀请村民深度参与创作全过程。师生团队在设计初期积极倾听村民意见,鼓励他们结合生活经验与本地文化记忆出谋划策,共同挖掘和提炼具有高酿乡村的特色的视觉元素,并发挥好其专业技能,将村民提供的本地元素与专业设计理念相融合,设计出独具匠心的墙绘图案,村民在提供相应的计策后,还能“手把手”深度参与简易图案上色及材料收集。通过亲手描绘熟悉的乡土符号,深化了村民与村寨的情感连接,提振了“当家做主”的精气神。这种“从设计到落笔”的全程共治共享新模式,同时强化学院师生的协作绘画能力和村民对美化成果的归属感、自豪感,生动实践了“墙绘改造”凝聚乡村活力的理念。

  三是突破传统媒体界限,活用电商新发展。校地合作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融合,构建“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双轨模式。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校镇共建·电商小镇”项目,投入帮扶资金277万余元,为高酿镇初步搭建村级电商直播中心,并配套建成党员活动会议室、党建文化墙和公共食堂,安装了太阳能路灯446盏,新建和修缮2座村民文化广场,培训村民掌握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技能。2024年梨花节期间,高酿镇隆寨金秋梨基地开展“黔货出山”直播活动,加上5G网络、各级媒体、网络达人助力,推动该基地也成为了游客采摘体验、赏花打卡地,且随着服装租赁、梨园摄影等10个活动项目的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累计超20余万元。同时,以电商为媒介达成“梨树认领”活动,通过认领人与果园签订认领协议,认领人可享有该棵果树一年所产水果的所有权。认领期内可以和果农一起参与果树的施肥、除草、看护,到了收获季节,果实全部归认领人所有,既可以到果园采摘享受闲情野趣的田园生活,又可以由果农代为采摘通过精装物流迅速寄送上门,并间接推动高酿米、辣椒酱等特色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四是抓住墙绘活动契机,探明旅游新方向。将学院师生的墙绘艺术点转化为旅游打卡坐标,让游客在“G242天柱新寨至锦屏大同段”的地良村露营基地游玩赏花的同时,推送介绍当地农特产品,进一步完善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业态,让不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近两年,该模式带动地良村民宿入住率增长40%,农旅市集销售额环比提升65%,墙绘融合乡村旅游让地良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0万元以上,达成“艺术引流—文化留客—旅游留利”的良性循环,形成以墙绘为特色的“公路+侗族风情+生态画廊”乡村旅游品牌,走出一条以艺术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崭新路径。真正实现“一面艺术墙”撬动“一条旅游链”。(朱俊伍)

  1. 上一篇:指尖生花传文脉 青春聚力助振兴:“绘美童心,艺路同行”实践团养小村实践第五日
  2. 下一篇:锦屏县三江镇大公田社区:防汛知识科普+文明实践 共护社区老年人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