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县:以“文明实践+”多元路径赋能乡风文明建设
时间:2025-11-07 11:55:17    来源:黔东南文明网    

  近年来,锦屏县始终秉持“横向联合、资源统筹,纵向落实、服务群众”工作思路,充分激活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实践所、115个实践站、23个文明实践点的阵地效能,创新探索“文明实践+”融合发展路径,培育一批有质效、有特色、有温度的文明实践品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走深走实,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构建多元传播体系,让新思想落地生根

  锦屏县以理论武装为核心,搭建“县委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多层次宣讲架构,形成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县委党校、县档案馆(史志办)为骨干,各乡镇、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聚焦文明新风培育、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重点领域,创新组建“理论专家+企业家”“理论专家+民族干部”“理论专家+农技专家”等多样化“理论宣传二人讲”队伍60余支,通过“一人讲理论,一人讲实践”的鲜活形式,深入苗乡侗寨、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等基层一线开展宣讲。

  在此基础上,培育“大道之声”文明实践品牌项目,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解读党的创新理论。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宣讲400余场次,覆盖群众5万余人次,实现理论传播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共鸣”的转变。

  “文明实践+文化文艺”:激活本土文化活力,让文明风浸润人心

  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锦屏县以文化文艺为纽带,凝聚文明实践向心力。发动文化志愿服务力量,常态化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文艺进军营”等活动,办好小江三月三、湘黔四十八寨邻里歌会、720歌节等特色民俗赛事,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增强认同感。

  聚焦价值引领,组织文艺骨干编排移风易俗主题节目,建立文明新风节目库,通过“树文明新风、做时代新人”文艺汇演实现“群众演给群众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创新将党的政策、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山歌创作,累计推出原创歌曲100余首。今年2月,成功举办2025年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吸引3万余人现场观看,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50多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明实践+街区建设”:打造特色服务阵地,让服务圈精准覆盖

  立足社区资源禀赋与群众需求,锦屏县推动文明实践阵地从“单点布局”向“串珠成链”升级。深挖红色文化、木商文化、屯堡文化等资源,打造“书香锦屏”“新风长幼里”等五大文明实践街区,覆盖县城8个社区,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推动文明实践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依托三江水利国家风景区举办徒步登高、环江健身跑等活动,助力文旅融合。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精准施策:通过“小杉木”成长计划拍摄红色故事视频5期,开展冬夏令营、公益培训等活动赋能青少年成长;以青年夜校为载体提供舞蹈培训、观影等服务,拓展青年“八小时外”生活半径,让阵地服务更具针对性与温度。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聚焦移风易俗攻坚,让乡风美蔚然成风

  以志愿服务为抓手,破解乡风文明建设痛点堵点,实施“移旧俗·树新风”重点项目。在乡村广泛组建红白事志愿服务队伍,吸纳村“两委”成员、乡贤、返乡青年等力量,通过提前摸排、现场劝导等方式,推动“三日即葬”、控制酒席规模等新风落地。

  创新宣传方式,组织高中生志愿者深入社区解读移风易俗标准,覆盖住户、商户800余人;鼓励村规民约创新,大同乡章山村将“十二元礼金”约定纳入村规民约,形成示范效应。今年以来,全县开展文明新风宣讲100余次,覆盖群众1.5万余人,喜事新办、白事简办的文明风尚日益浓厚。

  “文明实践+信用积分”:创新基层治理机制,让正能量循环生长

  构建“积分激励+基层治理”联动模式,依托67处美德信用“积分超市”,将遵纪守法、环境整治、反对高价聘礼等文明行为量化为积分,实行“以善积分、以分换物、以物激能”管理。

  平略镇创新“微网格+积分制”模式,将积分纳入学生“德智体美劳”考评,形成“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会”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全县村民全员参与积分管理,累计积分超5万分,兑换物品折合资金5万余元,用“小积分”激活了乡村治理“大动能”。

  锦屏县通过“文明实践+”多元路径的探索,实现了理论传播有深度、文化供给有温度、阵地服务有精度、乡风建设有力度、基层治理有效度。下一步,锦屏县将持续深化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让文明实践真正融入群众生活,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文明根基。(张 健)

  1. 上一篇:书画传情暖古镇 文明实践润人心——下司镇第四届清江书画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圆满举行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