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黔东南州各地连续降雨,导致江河暴涨,榕江尤为严重,都柳江水位陡涨,百年洪峰呼啸而至,榕江县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灾情刻不容缓,6月24日清晨,黎平县人民武装部迅速响应,紧急抽调基干民兵力量奔赴支援。在这支肩负使命的队伍中,有位老兵的身影格外挺拔坚定——他便是口江乡退役军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基干民兵石威远同志。当支援号令传来,石威远没有丝毫犹豫,主动请战:“我是老兵,让我上!”,第一时间与人武部战友一道,顶风冒雨,奔赴已成泽国、满目疮痍的榕江抢险最前沿。
一、泥沼之中砺本色,肩挑背扛映初心
在榕江抗洪抢险一线的十五个日夜,石威远同志始终冲锋在前,在一片片泥泞的土地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军人血性。洪水退去,留下的是厚厚的淤泥和散落的杂物,灾后重建的道路艰辛无比。然而,哪里淤泥最深、气味最刺鼻、环境最恶劣,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从6月24日起至7月8日,在泥泞的废墟中,他夜以继日地肩挑背扛、清理淤泥、搬运物资。无论是水深齐腰的街道,还是塌方严重的区域,他总是冲在最前沿。这期间,他常常连续工作到12小时以上,汗水浸透衣背却无暇休整。他挥汗如雨,用一双曾在军营磨砺的臂膀,肩挑背扛,全力清除阻塞道路、压垮希望的泥浆瓦砾,仿佛不知疲惫为何物。每一次弯腰负重,每一次泥浆溅满全身,都是对“退伍不褪色”这一铮铮誓言最深沉的诠释,更是对“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民兵职能最生动的践行。他以身体为犁,在泥泞中为受灾群众奋力犁出一条重返家园之路。
二、接续奋战续忠诚,为民情怀暖榕江
随着第一阶段抢险任务告一段落,队伍迎来了宝贵的轮换休整期。此刻,石威远同志心中牵挂的却不是片刻的喘息,而是灾区满目疮痍尚未平复的伤痛与重建家园的急迫需要。当组织询问去留意向时,他再次挺身而出,语气坚定地请求:“让我留下!老百姓的家园还没重建好,我不能走!”。这份毅然决然的二次请缨,早已超越了普通的任务承接,它凝聚着“退役不退志”的军人魂魄,更闪耀着一腔永不离线的为民情怀。从清理城市垃圾到修复公共设施,再到帮助受灾群众安顿生活,他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毫不退缩。
三、誓言无声践于行,老兵丹心照征程
7月8日,当援榕队伍圆满完成使命,胜利凯旋之日,面对县电视台的采访镜头,石威远同志的言语朴实无华却力重千钧:“为人民服务是我的愿望,更是我的使命。作为一名退役老兵,我誓用一生践行这份初心。”这朴素而震撼的肺腑之言,浓缩了他抢险救灾中的所有精神内核。这寥寥数语绝非空泛之词,它正是他用肩膀承载灾民期盼、用双脚丈量重建之路、用整个身心在洪峰浪谷间书写的生命注解——这是一份融入血脉、刻进骨髓的信念,是对军人初心的永恒恪守,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他心中点燃的不灭火焰。
石威远同志以他在榕江抗洪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战场上的铁肩担当,生动彰显了一名退伍老兵“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永恒底色。他以实际行动,在浊浪滔天处竖起精神标杆,生动诠释了当代民兵赤诚奉献的本色。这份在危难时刻迸发出的坚韧与忠诚,如磐石般稳固,亦如星辰般璀璨,为我们树立起一面永远飘扬的精神旗帜——它昭示着,人民子弟兵心中那份滚烫的为民情怀,纵使戎装已换,亦永不褪色。(罗洪燕 石雪莲)